考點一?公共物品的含義及其特征
(一)含義
西方經濟學理論把經濟部門分為兩部分:私人部門(提供私人物品)、公共部門(提供公共物品)。薩繆爾森對純公共物品的定義——每個人消費這種物品不會導致他人對該物品消費的減少。
(二)特征
類型 | 主要內容 |
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不分) | (1)公共物品向整個社會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與消費的特點,其效用為整個社會的成員所共同享有,不能將其分割為若干部分歸某個人或集團享有,如國防 (2)依據受益范圍的大小,可以將公共物品區分為全國性公共物品和地區性公共物品 私人物品:效用可分割,誰付款誰享用 |
受益的非排他性 (非排) | 某個人或集團對公共物品的消費并不影響或妨礙其他個人或集團同時消費該公共物品,也不影響其他個人或集團消費該公共物品的數量和質量,如大海中的燈塔 私人物品:受益排他性 |
取得方式的非競爭性 (非競) | 某個人或集團對公共物品的享用,不排斥或妨礙其他個人或集團同時享用,消費者的增加不引起生產成本的增加,即增加一個消費者,其邊際成本等于零,如國防 【提示】消費者獲得公共物品無須通過市場采用出價競爭的方式,可能形成“免費搭車者” 私人物品:消費者出價競爭 |
提供目的的非營利性 (非營) | 提供公共物品是為追求社會效益和社會福利的最大化 私人物品:追求利潤的最大化 |
【提示1】公共物品核心特征:受益的非排他性和取得方式的非競爭性。
【提示2】公共物品:物質產品+非物質產品;區分公共物品與私人物品的依據是物品的特征,而非所有制性質。
西方經濟學中,區分公共物品與私人物品主要根據( )。(2023年)
A.物品的所有制性質
B.物品的物理性質
C.物品的價格
D.消費該物品的不同特征
【答案】D
【解析】公共物品與私人物品主要是就消費該物品的不同特征來加以區別的,并不是指物品的所有制性質。
考點二?市場失靈
突出表現 | 信息不充分和不對稱 | 為彌補市場信息的不充分和不對稱,政府定期向社會提供有關商品供求狀況、價格趨勢以及宏觀經濟運行和前景預測的資料 |
外部效應 | 在市場活動中沒有得到補償的額外成本和沒有額外支出的額外收益 | |
(1)正外部效應:成本>收益,利益外溢,如上游水庫可以使下游地區從中受益 (2)負外部效應:成本<收益,受損者得不到損失補償,如造紙廠對河流造成污染 | ||
市場壟斷 | 市場效率以完全自由競爭為前提,某些行業可能被少數企業所控制,從而產生壟斷現象,排斥競爭,因此政府要承擔起維持市場有效競爭的責任 | |
收入分配不公 | —— | |
經濟波動與失衡 | —— | |
解決方法 | 政府為主體的財政用非市場方式解決 | |
評價 | 財政存在的前提,決定財政的職能范圍 |
在市場活動中沒有得到補償的額外成本,使利益外溢,這種狀況稱為( )。(2023年)
A.外部效應
B.正外部效應
C.負外部效應
D.競爭性
【答案】B
【解析】外部效應是指在市場活動中沒有得到補償的額外成本和沒有額外支出的額外收益。如上游水庫可以使下游地區從中受益,是正的外部效應;造紙廠對河流造成污染,是負的外部效應。當出現正的外部效應時,生產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應有的利益補償,市場競爭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當出現負的外部效應時,生產者的成本小于收益,受損者得不到損失補償,同樣市場競爭也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市場失靈主要表現在( )等方面。(2023年)
A.信息不充分和不對稱
B.外部效應
C.完全競爭
D.收入分配不公
E.經濟波動與失衡
【答案】ABDE
【解析】市場失靈的表現:信息不充分和不對稱、外部效應、市場壟斷、收入分配不公、經濟波動與失衡。
相關試聽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