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會計師對法律法規的審計責任_24年注冊會計師審計劃重點
注冊會計師審計科目第十三章為對舞弊和法律法規的考慮,本章節主要在選擇題和綜合題中考查。其中主要涉及主觀題的內容為財務報表審計中與舞弊相關的責任,同時該知識點還多次考核客觀題,考生在完成知識點學習后,應使用習題進行鞏固練習哦!
? 2024年《審計》精選習題逐章速刷> ? 新人福利!登錄即送專屬學習資料>
注冊會計師考試《審計》教材的每一章都可能成為考題的來源,這就要求考生在備考過程中,不能忽視任何一個知識點,必須全面掌握教材內容。同時要根據考綱要求,重要考點重點掌握,非重要知識點也要做到理解和了解!東奧將輕一老師的課程講義進行整理,摘取了各章的重要知識點,方便考生復習,點擊獲取各章重點內容>>
【所屬章節】
第十三章:對舞弊和法律法規的考慮
第二節:財務報表審計中對法律法規的考慮
【知 識 點】
注冊會計師對法律法規的審計責任
(一)審計的固有限制對發現錯報的影響
注冊會計師有責任對財務報表整體不存在舞弊或錯誤導致的重大錯報獲取合理保證。在執行財務報表審計時,注冊會計師需要考慮適用于被審計單位的法律法規框架。
由于審計的固有限制,即使注冊會計師按照審計準則的規定恰當地計劃和執行審計工作,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財務報表中的某些重大錯報未被發現的風險。
就法律法規而言,由于下列原因,審計的固有限制對注冊會計師發現重大錯報的能力的潛在影響會加大:
(1)許多法律法規主要與被審計單位經營活動相關,通常不影響財務報表,且不能被與財務報告相關的信息系統所獲取;
(2)違反法律法規可能涉及故意隱瞞的行為,如共謀、偽造、故意漏記交易、管理層凌駕于控制之上或故意向注冊會計師提供虛假陳述;
(3)某行為是否構成違反法律法規,最終只能由法院或其他適當的監管機構認定。
因此,注冊會計師沒有責任防止被審計單位的違反法律法規行為,也不能期望其發現所有的違反法律法規行為。
(二)對法律法規承擔的責任
針對被審計單位需要遵守的兩類不同的法律法規,注冊會計師應承擔不同的責任:
類別 |
責任 |
第一類法律法規 |
就被審計單位遵守這些法律法規的規定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 |
第二類法律法規 |
僅限于實施特定的審計程序,以有助于識別可能對財務報表產生重大影響的違反這些法律法規的行為 |
注冊會計師考試時間為8月23日-25日,請各位考生完成知識點學習后,搭配習題練習鞏固檢驗,加深理解!上文知識點內容根據劉圣妮老師《輕一基礎精講班》講義整理,點擊下圖了解課程詳情!
(本文為東奧會計在線原創文章,僅供考生學習使用,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