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標管理是由企業最高層領導制定一定時期內整個企業期望達到的總目標,然后由各部門和全體職工根據總目標的要求,制定各自的分目標,并積極主動地設法實現這些目標的管理方法。最先提出了“目標管理”概念的是美國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Peter F. Drucker),于1954年在其名著《管理實踐》中提及,其后他又提出“目標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張。
更新時間:2024-04-28 09:16:59 查看全文>>
目標管理是由企業最高層領導制定一定時期內整個企業期望達到的總目標,然后由各部門和全體職工根據總目標的要求,制定各自的分目標,并積極主動地設法實現這些目標的管理方法。最先提出了“目標管理”概念的是美國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Peter F. Drucker),于1954年在其名著《管理實踐》中提及,其后他又提出“目標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張。
更新時間:2024-04-28 09:16:59 查看全文>>
目標管理的三個過程是什么
目標管理的具體做法分三個階段:
1.第一階段為目標的設置;
2.第二階段為實現目標過程的管理;
3.第三階段為測定與評價所取得的成果。 目標的設置這是目標管理最重要的階段,第一階段可以細分為四個步驟:①高層管理預定目標,這是一個暫時的、可以改變的目標預。②重新審議組織結構和職責分工。目標管理要求每一個分目標都有確定的責任主體。③確立下級的目標。首先下級明確組織的規劃和目標,然后商定下級的分目標。④上級和下級就實現各項目標所需的條件以及實現目標后的獎懲事宜達成協議。分目標制定后,要授予下級相應的資源配置的權力,實現權責利的統一。
目標管理是什么
目標管理是由企業最高層領導制定一定時期內整個企業期望達到的總目標,然后由各部門和全體職工根據總目標的要求,制定各自的分目標,并積極主動地設法實現這些目標的管理方法。
目標管理理論的基礎是目標理論中的目標設置理論。目標管理強調組織群體共同參與指定具體的可行的能夠客觀衡量的目標。它是在泰羅的科學管理和行為科學管理理論的基礎上,形成的一套管理制度。目標管理理論是由現代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根據目標設置理論提出的目標激勵方。動機激發理論認為。人的積極性是與需要相聯系,是由人的動機推進的。當人產生某種需要而未得到滿足時,會產生某種不安和緊張的心理狀態,在遇到能夠滿足需要的目標時,這種緊張的心理狀態轉化為動機,推動人們去從事某種活動。
目標管理的重要性
目標管理的重要性在于企業必須具備統一的目標。企業只有具備了明確的目標,并且在組織內部形成緊密合作的團隊才能取得成功。但在實踐過程中,不同的因素妨礙了團隊合作。比如:不同部門之間常常缺乏協調。生產部門生產的產品,銷售部門卻發現銷售不暢。設計人員可能根本不考慮生產部門的難處或市場的需要,而開發出一種全新的設備。一般來說,主要目標也許就只有一個,它可以按照企業的目的來定義。一旦主要目標明確后,企業其他不同領域的目標也就易于確定了。
更多相關知識請點擊:
1.企業的任務必須轉化為目標,企業的管理人員必須通過這些目標對下級進行領導,并以此來保證企業總目標的實現。
2.目標管理是一種程序,使一個組織中的上下各級管理人員統一起來制定共同的目標,確定彼此的責任,并將此責任作為指導業務和衡量各自貢獻的準則。
3.每個管理人員或工人的分目標就是企業總目標對他的要求,同時也是這個企業管理人員或工人對企業總目標的貢獻。
4.管理人員和工人是依據設定的目標進行自我管理,他們以所要達到的目標為依據,進行自我智慧、自我控制,而不是由他的上級來指揮和控制。
5.企業管理人員對下級進行評估和獎懲也是依據這些分目標。
目標管理有四個要素
美國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PeterDrucker)于1954年在其名著《管理實踐》中最先提出了“目標管理”的概念。一方面強調完成目標,實現工作成果;另一方面重視人的作用,強調員工自主參與目標的制定、實施、控制、檢查和評價。
目標管理的三個過程是什么
目標管理的具體做法分三個階段:
1.第一階段為目標的設置;
2.第二階段為實現目標過程的管理;
3.第三階段為測定與評價所取得的成果。 目標的設置這是目標管理最重要的階段,第一階段可以細分為四個步驟:①高層管理預定目標,這是一個暫時的、可以改變的目標預。②重新審議組織結構和職責分工。目標管理要求每一個分目標都有確定的責任主體。③確立下級的目標。首先下級明確組織的規劃和目標,然后商定下級的分目標。④上級和下級就實現各項目標所需的條件以及實現目標后的獎懲事宜達成協議。分目標制定后,要授予下級相應的資源配置的權力,實現權責利的統一。
更多相關知識請點擊:
最新知識問答
名師講解目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