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績效管理
第三節 績效評估
考點 3平衡計分卡
學習要求
· 理解關鍵績效指標,理解它對評估企業業績的意義。
· 理解平衡計分卡的4個角度。
· 理解使用平衡計分卡的注意事項。
· 解釋平衡計分卡的各個方面,并在分析的基礎上評估業績。
· 在給定經營目標和實際結果的基礎上,推薦考核指標和報告方法。
一、平衡計分卡的出現原因
傳統財務績效評估
優勢:客觀、可量化。
缺點:
均為歷史數據,信息滯后;
對未來預測偏短期、缺乏長遠性;
傳統績效分析過度關注財務數據。
平衡計分卡的引入,平衡了長期、短期管理,既包括財務指標也包括非財務指標,將短期目標與企業長期戰略連接。
二、平衡計分卡的4個角度
4個角度均與企業的使命和戰略相連,每一個角度的指標的設計都需要圍繞該角度的關鍵性問題展開。
設計平衡計分卡的步驟:
· SWOT分析(內外部環境分析);
· 確認關鍵績效指標;
· 確認具體度量指標;
· 根據戰略確認指標要求。
三、平衡計分卡中的關鍵性指標
關鍵績效指標(KPI)是從對象(個人、業務單元、部門或組織)的關鍵成果領域中提取出來的主要工作目標,是用以衡量績效的重要指標。
在確認KPI之后,企業需要根據KPI制定度量性指標,找到度量單位。 企業不同的KPI指標可能會有一定沖突,因此需要按照戰略的整體要求整合所有KPI。
平衡記分卡四角度分析
財務角度
財務數據是企業經營的最終目的。
客戶角度
客戶是企業收入的來源,企業需要識別客戶并將客戶分類,并設計合適的客戶類指標。
內部流程角度
內部流程設計需要根據現在和未來的客戶需求改善內部業務流程。
學習與成長角度
企業需要著重培養業務能力,即關注學習與成長指標。
四個角度彼此聯系,彼此牽制,整體衡量公司業績。
四、平衡計分卡的評價
優點
· 克服僅使用財務指標的短期視角;
· 全面、綜合、客觀地進行績效考核,有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
· 將戰略轉化為各層級可操作的績效指標;
· 培養企業員工對戰略目標的理解;
· 協調組織行動,服務戰略目標。
缺點
· 非財務指標的制定和量化比較困難;
· 制定完整的平衡計分卡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精力;
· 平衡計分卡側重發現問題,并未提供解決方案;
· 需要協調各部門利益,內部協商成本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