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存貨成本調整
存貨記錄基本原則:歷史成本原則
存貨貶值/損毀
調整方法
修正后的FASB存貨準則按照企業(yè)使用的流轉假設,分兩種情況來評估期末的存貨價值。
存貨流轉假設 | 期末存貨成本調整原值 |
后進先出法/個別計價法 | 成本與市價孰低法 |
先進先出法/平均成本法 | 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法 |
市場價值:重置成本
是存貨的購買價值,而不是銷售價值。
可變現凈值:指該存貨的目前的售價減相關銷售費用
是存貨的銷售價值,而不是購買價格。
成本與市價孰低法
適用于后進先出法和個別計價法衡量下的存貨。
如果成本高于市價,差額確認為當期成本,在利潤表中列報。
需要考慮市價金額的最高上限和最低下限。
【例題】
某產品的成本為$65,銷售價格為$100,包裝運輸費用為$15,毛利潤$30。企業(yè)按照成本與市價孰低法計量。
假設市場上的重置成本分別為三種情況:
(1)$60
(2)$95
(3)$40
在這三種情況下如何確認市價,以及是否發(fā)生減值。
【解析】
最高限額=可變現凈值=售價-銷售相關費用 =$100-$15=$85
最低限額=可變現凈值-毛利=售價-銷售相關費用-產品正常毛利=$100-$15-$30=$55
重置成本 $60 | 重置成本 $95 | 重置成本 $40 | |
賬面成本 | $65 | $65 | $65 |
市價上限 | $85 | $85 | $85 |
市價下限 | $55 | $55 | $55 |
確認市價 | $60 | $85(上限) | $55(下限) |
成本與市價孰低 | $60 | $65 | $55 |
有減值 | 無減值 | 有減值 |
思路總結
成本與市價孰低法(LCM)的計算步驟:
1、找到上限和下限。
2、確認重置成本。
3、通過比較確認可用市價。
4、市價和歷史成本比較,看是否發(fā)生減值。
使用說明
成本與市價孰低法既可以按照單個存貨來計量,也可以按存貨類別或者存貨總體匯總計量。
按照匯總計量,單類存貨中的市價變化會和其他類別存貨的變動內部彼此抵消,產生最少的存貨重估金額調整。
按照單獨存貨計量,則會產生最大數量的存貨調整金額,對存貨的估計最為保守。
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法
適用于先進先出法和平均成本法下的存貨。
如果成本高于可變現凈值,差額確認為當期成本,在利潤表中列報。
對于新采用此方法的情況,無需重新調整之前存貨計價。
同樣的,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法既可以按照單個存貨來計量,也可以按存貨類別或者存貨總體匯總計量。
【例題】
某企業(yè)有三類產品,企業(yè)按照存貨的類別進行成本和可變現凈值孰低法的計量。
目前產品情況如下:
A類 | B類 | C類 | |
成本 | $30 | $40 | $50 |
預期銷售價格 | $50 | $43 | $56 |
銷售費用 | $5 | $8 | $10 |
那么哪類產品發(fā)生減值?
【解析】
產品成本和可變現凈值比較如下:
A類 | B類 | C類 | |
成本 | $30 | $40 | $50 |
預期銷售價格 | $50 | $43 | $56 |
銷售費用 | $5 | $8 | $10 |
可變現凈值 | $45 | $35 | $46 |
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 | $30 | $35 | $46 |
無減值 | 有減值 | 有減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