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2025年cma考試p2基礎知識點
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所有的輝煌都是無數個孤獨和寂寞的日子累積而成的。只要你堅持不懈,終有一天你會看到努力的意義。下面為大家整理了cma考試P2《戰略財務管理》科目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的學習備考有一定的幫助。
【所屬章節】
第三章 商業決策分析
【知識點】
市場
市場
市場:一種價格形成的機制,只要價格出現,就認為有市場。
經濟人假設:每個人,在給定的約束下,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
企業利潤最大化(最優產出量)的條件:
邊際收入(MR)= 邊際成本(MC),此時產量為最佳產量。
市場類型
完全競爭
壟斷
壟斷競爭
寡頭
完全競爭市場
完全競爭:完全由“看不見的手”(價格)引導的市場模型。
特征:
眾多的買家和賣家
產品同質,替代性強
市場可以自由進出
信息傳導充分
完全競爭市場價格屬性
完全競爭市場中,價格由市場供求決定
單一廠商,無定價權,需求價格彈性屬于完全富有彈性
完全競爭市場圖解
完全競爭市場形成邏輯
階段一:供給較少,因此市場內廠家可以獲得利潤。
階段二:眾多廠家進入,價格開始下降,當價格與總成本持平時,出現保本點。
階段三:由于存在邊際利潤,所以仍然有廠家進入,價格繼續下降,當價格=邊際成本,即邊際利潤=0。很多廠家做出退出決策(關門點)
階段四:
長期而言,隨著部分廠商退出,價格回升,最終均衡在保本點;
此時,五項指標相等:
價格 = 邊際收入 = 平均收入 = 邊際成本 = 平均總成本。
此時,經濟利潤 = 0,平均總成本最低;
因此,在完全競爭市場下,市場效率最高,消費者可以購買到“成本最低”的產品!
完全競爭市場小結
完全競爭市場中,價格由市場供求決定。
單一廠商,需求價格彈性屬于完全富有彈性,無定價權!
長期均衡狀態:價格 = 邊際收入 = 平均收入 = 邊際成本 = 平均總成本。
廠家 經濟利潤=0。
市場效率最高,消費者可以買到成本最低的商品。
壟斷市場
壟斷市場:市場上只有一個廠商。
特征:
壟斷廠商為價格制定者
產品無法替代
完全市場進入壁壘
壟斷的形成
通過自身優勢,形成規模效應,產生排他性;如微軟。
政府管控領域,如公共事業、交通基建等。
通過低價,形成規模經濟,實現自然壟斷。(互聯網邏輯)
壟斷市場的邏輯
作為價格制定者,壟斷廠商可以通過調價來控制需求量。
當 邊際收入= 邊際成本時,找到最佳產量。
如果此時,價格 > 平均成本,經濟利潤>0。
如果此時,價格 < 平均成本,經濟利潤<0。
第二種情況下,由于沒有競爭者,壟斷廠商將通過漲價來提升利潤。
壟斷市場 VS 完全競爭市場
針對同一市場:
價格:壟斷 > 完全競爭
產量:壟斷 < 完全競爭
結論:在壟斷市場中,消費者要出更高價格,獲得更少的產品。
壟斷市場小結
唯一生產者,價格制定者,產品無法替代,完全壁壘
壟斷廠商長期可以獲利
壟斷市場效率 < 競爭市場效率(量少,價高)
消費者損失,市場資源配置不足
壟斷競爭市場
多個供應者
產品存在功能性差異,但具備可替代性
廠商有一定價格決定權
壟斷競爭市場的邏輯
短期內,具有壟斷特征:供應者通過差異化產品,形成一定“壟斷”,具有一定的定價權。
長期來看,由于產品之間仍然可以互相替代,因此消費者具有選擇權,市場又形成競爭特征。
壟斷競爭市場小結
多個供應者,產品存在功能性差異,有一定價格決定權
短期內,類似壟斷市場,可獲得經濟利潤
長期狀態下,類似競爭市場,經濟利潤=0
產量比較:壟斷 < 壟斷競爭 < 競爭
價格比較:壟斷 > 壟斷競爭 > 競爭
注:以上內容來自東奧周默老師基礎班講義
以上就是整理好的cma考試相關知識點,東奧會計在線整理發布,僅供學習使用,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想要隨時了解更多關于cma考試等相關信息,請關注東奧會計在線CMA頻道!
(本文為東奧會計在線原創文章,僅供考生學習使用,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