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發展(新建)戰略_25年注冊會計師戰略學習要點




接下來繼續復習注冊會計師戰略科目發展戰略可選擇的3種途徑,內部發展(新建)戰略在近年來曾以簡答題的形式進行考核,下文對該知識點進行了整理和歸納,希望對考生們復習備考有所幫助!各位考生快隨東奧一起復習打卡,鞏固基礎!
【所屬章節】
第三章:戰略選擇
第一節:總體戰略
【知 識 點】
內部發展(新建)戰略
(1)定義
內部發展也稱內生增長,是企業在不收購其他企業的情況下利用自身的規模、利潤、活動等內部資源來實現擴張(自力更生)。對于那些需要以高科技設計或制造產品的企業來說,內部發展已經成為主要的戰略發展方式。
(2)企業采取內部發展戰略的動因
①不存在合適的收購對象。(缺乏進行收購的先決條件)
②可以有計劃地進行,容易從企業資源獲得財務支持,并且成本可以按時間分攤。(收購往往事發突然)
③代價較低,因為獲得資產時無須為商譽支付額外的金額。
④風險較低。在收購中,購買者可能還需承擔被并購者以前所做決策產生的后果。
⑤并購通常會產生隱藏的或無法預測的損失,而內部發展不太可能產生這種情況。(意外損失)
⑥保持統一的管理風格和企業文化。(并購后的文化整合常常帶來混亂)
企業采取內部發展戰略的動因
⑦內部發展的成本增速較慢。對于沒有資金進行大額投資的小企業來說,雖然內部開發的最終成本可能高于并購行為,但成本的分攤要更符合實際。
⑧開發新產品的過程使企業能深刻地了解市場及產品。
⑨這可能是唯一合理的、實現真正技術創新的方法。
⑩為管理者提供職業發展機會。(海底撈的迅速發展提供了大量晉升機會)
(3)企業采取內部發展戰略的缺點
①與購買市場中現有的企業相比,在市場上增加了競爭者,這可能會激化某一市場內的競爭。
②企業不能接觸到其他企業的知識及系統。
③從一開始就缺乏規模經濟或經驗曲線效應。
④進入新市場可能要面對非常高的障礙。
⑤當市場發展得非常快時,內部發展會顯得過于緩慢。
(4)內部發展戰略的應用條件
①產業處于不均衡狀況,結構性障礙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一般情況下,新興產業更具有這樣的特點,但還要考慮:第一,高利潤能否長久(最重要)?第二,進入時機是否得當?第三,能否為后進入者設置更高的進入成本?
②產業內現有企業的行為性障礙容易被制約。
③企業有能力克服結構性與行為性障礙,或者企業克服障礙的代價小于企業進入后的收益。
克服進入障礙的能力往往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企業現有業務的資產、技能、分銷渠道同新的經營領域有較強的相關性。如IBM兵不血刃進入個人電腦領域。
第二,企業進入新領域后,有獨特的能力影響行業結構,使之為自己服務。如寶潔公司90年代在中國的迅速發展。
第三,企業進入新領域后,有利于發展企業現有的經營內容。如阿里巴巴進入金融及物流行業對電商業務有推動作用。
● ● ●
以上就是注冊會計師考試《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科目知識點“內部發展(新建)戰略”相關內容,下方為戰略科目的章節題庫,點擊下圖即可開啟刷題模式,鞏固基礎,加深印象!
注:以上內容選自肖迪老師注冊會計師《戰略》科目基礎班授課講義
(本文是東奧會計在線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來自東奧會計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