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成本差異—2025年cma考試p1基礎知識點
要讓事情改變,先改變自己;要讓事情變得更好,先讓自己變得更強。cma是美國注冊管理會計師,其考試科目包含P1財務規劃、績效與分析,P2戰略財務管理。今天的P1知識點已經整理完畢,現在就來學習吧!
【所屬章節】
第三章 績效管理
【知識點】
標準成本差異
一、直接材料差異
直接材料差異是指材料實際成本和彈性預算下成本之間的差異,可以進一步被劃分為直接材料價格差異和直接材料使用量差異。
直接材料價格差異
計算思路:
確定實際材料的采購數量;
計算實際材料數量的標準成本;
計算標準成本和實際材料采購成本的差異。
在計算材料價格差異時經常使用的材料數量是實際采購數量而非實際生產材料使用量。
直接材料用量差異
計算思路:
確定實際產品的生產數量;
確定實際產品的標準使用量;
計算材料標準使用量和實際使用量的差額;
按照材料的標準成本,計算材料使用量差異。
二、多種生產要素下的差異計算
當企業生產中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可以互換的原材料或不同種類的人工時,可以將材料的使用量差異和人工的效率差異再進一步分為組合差異和產出差異,這樣的劃分能更好地分析使用量差異產生的原因。
組合差異
組合差異是當企業生產中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可以互換的資源時,因資源使用比例不同帶來的差異金額。
產出差異
產出差異衡量的是實際生產產品應用的資源總量和實際用的資源總量,按照標準組合比率計算得到用量差額,再折算成金額差異。
三、直接人工差異
直接人工差異是指人工實際成本和彈性預算下人工成本之間的差額,它可以進一步被劃分為直接人工工資率差異和直接人工效率差異。
直接人工工資率差異
計算思路:
確定實際人工使用小時數;
計算實際人工小時數的標準工資額;
比較標準工資額與實際工資支出計算工資率差異。
直接人工效率差異
計算思路:
確定產品生產實際使用的人工小時數;
確定產量按標準應使用的人工小時數;
比較應使用小時數和實際使用小時數;
按照人工的標準單位工資,計算人工效率差異。
四、制造費用差異
企業的制造費用差異可以分為變動制造費用差異和固定制造費用差異。價差和量差進一步分類如下:
1.變動制造費用差異
變動制造費用的金額與產品數量有關,需要使用合理的分配基礎分配計入產品中,如按照直接人工小時數或機器小時數進行分配。
耗費差異
計算思路:( 以人工小時數的分攤為例)
確定實際人工小時數;
計算實際人工小時數的標準變動制造費用;
比較標準變動制造費用和實際變動制造費用,計算耗費差異。
效率差異
計算思路:( 以人工小時數的分攤為例)
確定實際產品數量;
確定實際產品按標準應使用的人工小時數;
比較標準小時數和實際小時數,計算差額;
將小時數差額乘以變動制造費用的標準分攤率,計算效率差異。
2.固定制造費用差異
固定制造費用總額在相關范圍內不會隨著產量的變動而發生變化,因此差異分析不同于變動制造費用。
固定制造費用總差異
計算思路:
確定實際產品數量;
按照預計產品分攤率計算實際產量應分攤的固定成本;
確定實際支出的固定制造費用;
計算固定制造費用總差異。
耗費差異
計算思路:
確定實際固定制造費用支出額;
確定預計固定制造費用支出額;
二者相減,計算耗費差異。
產量差異
計算思路:
確定實際生產數量和預計生產數量差異;
確定預計固定制造費用的標準單位成本;
用數量差異乘以標準成本,得到產量差異。
注:以上內容來自東奧Jenny Liu老師基礎班講義
以上就是整理好的cma考試知識點,東奧會計在線整理發布,僅供學習使用,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想要隨時了解更多關于cma考試等相關信息,請關注東奧會計在線CMA頻道!
(本文為東奧會計在線原創文章,僅供考生學習使用,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