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商品交易的合并處理_2025年注冊會計師會計考點搶學
在注冊會計師會計科目考試中,“內部商品交易的合并處理”是一個至關重要且頻繁出現的考點。它不僅涉及集團內部交易抵消、未實現內部銷售損益的處理等核心內容,還直接關系到合并財務報表的準確性。備考時,考生需深入理解其會計處理原則與方法,掌握如何識別和計算未實現內部銷售損益,以及熟練進行合并抵消分錄的編制。
? 25考季注會《會計》搶學考點匯總> ? 備考免費資料,注冊即可打開全科資料庫>
內部商品交易的合并處理
一、不考慮存貨跌價準備情況下內部商品銷售業務的抵銷
連續編制合并報表時:將“營業收入”和“營業成本”項目替換成“年初未分配利潤”項目。
借:年初未分配利潤(年初存貨中包含的未實現內部銷售利潤)
營業收入(本期內部商品銷售產生的收入)
貸:營業成本
存貨【點撥】(期末存貨中未實現內部銷售利潤)
點撥
存貨中未實現內部銷售利潤可應用毛利率計算確定。
(1)毛利率=(銷售收入-銷售成本)÷銷售收入;
(2)存貨中未實現內部銷售利潤=未實現銷售收入-未實現銷售成本;
(3)存貨中未實現內部銷售利潤=購貨方內部存貨結存成本×銷售方毛利率。
上述抵銷分錄的原理為:本期發生的未實現內部銷售收入與本期發生存貨中未實現內部銷售利潤之差即為本期發生的未實現內部銷售成本。抵銷分錄中的“年初未分配利潤”和“存貨”兩項之差即為本期發生的存貨中未實現內部銷售利潤。
針對考試,將上述抵銷分錄分為:
1.將年初存貨中未實現內部銷售利潤抵銷
借:年初未分配利潤(期初存貨中未實現內部銷售利潤)
貸:營業成本
2.將本期內部商品銷售收入抵銷
借:營業收入(本期內部商品銷售產生的收入)
貸:營業成本
3.將期末存貨中未實現內部銷售利潤抵銷
借:營業成本
貸:存貨(期末存貨中未實現內部銷售利潤)
提示
少數股東是否承擔未實現內部交易損益?
合并財務報表準則第三十六條:母公司向子公司出售資產所發生的未實現內部交易損益,應當全額抵銷“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子公司向母公司出售資產所發生的未實現內部交易損益,應當按照母公司對該子公司的分配比例在“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和“少數股東損益”之間分配抵銷。子公司之間出售資產所發生的未實現內部交易損益,應當按照母公司對出售方子公司的分配比例在“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和“少數股東損益”之間分配抵銷。
問答
內部交易在合并報表中是否調整少數股東損益和少數股東權益?
答:少數股東損益是少數股東投資者在子公司當期凈損益中的份額,逆流交易影響了子公司個別報表中的凈利潤,合并報表成本法改為權益法計算的子公司按購買日(或合并日)公允價值為基礎持續計算的凈利潤中含有這部分未實現的凈利潤,即母公司投資收益與子公司利潤分配抵銷分錄中所反映的少數股東損益是含有子公司未實現利潤的,但從合并報表角度不能確認這部分未實現的利潤,所以在合并報表中要調整少數股東損益和少數股東權益。
而順流交易未實現凈利潤與少數股東投資者無關,因此不會調整少數股東損益和少數股東權益。
二、存貨跌價準備的合并處理【點撥】
點撥
“存貨跌價準備”抵銷比較復雜。先抵期初、再抵結轉,最后抵差額。
首先抵銷存貨跌價準備期初數,抵銷分錄為:
借:存貨—存貨跌價準備
貸:年初未分配利潤
然后抵銷因本期銷售存貨結轉的存貨跌價準備,抵銷分錄為:
借:營業成本
貸:存貨—存貨跌價準備
最后抵銷存貨跌價準備期末數與上述余額的差額,但存貨跌價準備的抵銷以存貨中未實現內部銷售利潤為限。
借:存貨—存貨跌價準備
貸:資產減值損失
或做相反分錄。
提示
“存貨跌價準備”抵銷比較復雜。先抵期初、再抵結轉,最后抵差額。
問答
集團內交易中產生的單方計提的增值稅如何進行會計處理?
答:按照“監管規則適用指引——會計類第1號”意見,集團內成員企業將自產產品銷售給其他成員企業,如按照稅法規定,銷售企業屬增值稅免稅項目,銷售自產產品免征增值稅,而購買企業屬增值稅應稅項目,其購入產品過程中可以計算相應的增值稅進項稅額用于抵扣。由于稅項是法定事項,在集團內部企業間進行產品轉移時,進項稅抵扣的權利已經成立,原則上不應抵銷,在合并財務報表層面應體現為一項資產。
另外,在內部交易涉及的產品出售給第三方之前,對合并財務報表而言,該交易本身并未實現利潤。因此,在編制合并財務報表并抵銷銷售企業對有關產品的未實現內部銷售損益與購買企業相應的存貨賬面價值時,該部分因增值稅進項稅額產生的差額在合并財務報表中可以確認為一項遞延收益,并隨著后續產品實現向第三方銷售時再轉入當期損益。
知識點來源:第二十七章 合并財務報表
注:以上內容選自張志鳳老師24年《會計》基礎階段課程講義
(本文為東奧會計在線原創文章,僅供考生學習使用,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