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率計量—2025年cma考試p2基礎知識點
自信是一根柱子,能撐起精神的廣漠的天空,自信是一片陽光,能驅散迷失者眼前的陰影。cma是美國注冊管理會計師,cma考試科目包括《財務規劃、績效與分析》和《戰略財務管理》。今天為大家整理了25年cma考試P2知識點,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所屬章節】
第二章 公司財務
【知識點】
匯率計量
匯率 exchange rate
匯率:用一種貨幣單位計量另一種貨幣的價值的指標。
標價方法:
直接法:1單位外幣 = X本幣,容易判斷購買外幣的價格(成本)
間接法:1單位本幣 = X外幣,容易判斷本幣“升值、貶值”
匯率基本換算
ABC為美國外貿企業,長期與中國有出口業務,如果現在美元兌人民幣是1:6.8;則一筆10,000元人民幣的業務收入,相當于多少美元?
設兌換美元X:
1/6.8 = X/¥10,000
X = $1,470.59
升值貶值判斷
如果現在美元兌人民幣是1:6.8;假設未來美元兌人民幣會到1:7;請判斷人民幣,升值貶值情況?
美元兌人民幣從6.8到7,說明美元升值,則人民幣貶值。
匯率變化的原因
最直接的原因 —— 供需法則(供需曲線)
市場對某貨幣需求上升,供給不變,某貨幣相對升值
市場對某貨幣需求下降,供給不變,某貨幣相對貶值
其他主要因素
相對通脹率
相對利率
相對收入水平
相對通脹率
假設,A國相對于B國通脹水平高:
A國國民有意愿購買B國商品,所以B國貨幣需求增大
B國國民對于購買A國商品沒有興趣,不會用B國貨幣兌換A國貨幣,因此B國貨幣供給減少
B國貨幣相對A國升值,A國貨幣相對貶值
結論:通脹率與幣值變化負相關
相對利率
假設,A國相對于B國實際利率上升:
B國國民有意愿在A國投資,會用B國貨幣兌換A國貨幣,A國貨幣需求增大
A國國民不愿意在B國投資,不會用A國貨幣兌換B國貨幣,因此A國貨幣供給減少
A國貨幣相對B國升值
結論:實際利率與幣值變化正相關
相對收入水平
假設,A國國民相對于B國國民相對收入上升:
A國國民更有意愿消費B國商品,會用A國貨幣兌換B國貨幣,B國貨幣需求增大
B國國民沒有更大的消費意愿,即不會用B國貨幣兌換A國貨幣,B國貨幣供給減少
B國貨幣相對A國升值,即A國貨幣貶值
結論:收入水平與幣值變化負相關
匯率變化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本幣升值 appreciation :
購買更多他國貨幣或商品(國際購買力增加)
進口增加,出口減少(外幣貶值)
貿易逆差,產生負面國際收支
本幣貶值 depreciation :
購買更少他國貨幣或商品(國際購買力減少)
進口減少,出口增加(外幣升值)
貿易順差,產生正面國際收支(出口創匯)
注:以上內容來自東奧周默老師基礎班講義
以上就是整理好的cma考試預習知識點,東奧會計在線整理發布,僅供學習使用,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想要隨時了解更多關于cma考試等相關信息,請關注東奧會計在線CMA頻道!
(本文為東奧會計在線原創文章,僅供考生學習使用,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