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資產_2024年cma考試p1預習知識點
之所以成為強者,不是因為戰勝對手,而是因為戰勝了自己。cma是美國注冊管理會計師,與美國注冊會計師、金融特許分析師一起并稱美國財會領域的三大黃金認證,今天為大家整理了24年cma考試P1預習知識點,趕緊學起來吧!
【所屬章節】
第一章 外部財務報告決策
【知識點】
投資性資產
長期資產
一、固定資產概述
固定資產定義:
·企業用于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出租給他人或者因經營管理目的而持有。
·預計使用年限超過一年。
·具有實物形態的資產。
固定資產的一生
二、固定資產入賬
固定資產應當按照成本進行初始計量。
固定資產的成本,是指企業購建某項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所發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
三、固定資產的折舊
固定資產的折舊是在固定資產的有效使用期內對固定資產成本進行系統合理分配的過程。
小貼士
土地雖然屬于固定資產,但由于沒有明確的使用年限,因此不用計提折舊。
賬務處理:
折舊不直接減少固定資產原值,而是通過“累計折舊”賬戶計量固定資產原值的消耗。
每年計提的折舊費用轉入累計折舊賬戶,最終,“累計折舊”作為資產負債表中固定資產原值的抵減項目列示。
固定資產賬面價值=賬面原值-累計折舊(假設沒有減值準備)
固定資產的主要折舊方法
工作量法 |
直線法 |
加速折舊法 |
分組法、混合法 |
折舊基數 | 折舊基數=固定資產原值-殘值(除余額遞減法) |
使用年限 | 可使用的生產經營年限,可能短于機器可用年限 |
折舊方法 | 計算折舊的方法不同,可能會導致不同的年度成本費用 |
殘值 | 預計在資產使用壽命期末處置一項長期資產可能獲得的價值 固定資產折舊后的余額不能低于殘值 |
小貼士
1. 企業可以為不同類別的固定資產選擇不同的折舊方法。比如房屋可按照直線法計提折舊,而機器設備可以按照加速折舊法計提折舊。
2. 通常企業的折舊是按月來計算的,因此如果年中買入固定資產,要將一年的整體折舊金額分配給購入固定資產后的折舊月份。在CMA考試中,如果沒有特別說明,多采用整年折舊方式計算。
方法1-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以固定資產能提供的工作量為單位來計算折舊額。
工作量可以是汽車的總行駛里程,也可以是機器設備的總工作小時等。
這種方法下,固定資產使用頻率越高,折舊費用也就越高。
折舊費用=(固定資產原值-殘值)×(期間工作量/預計總工作量)
方法2-直線法
直線法是按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平均計提折舊的方法。
按此方法計算的每年折舊額相同。
年度折舊費用=( 固定資產原值-殘值)/預計使用壽命
方法3-加速折舊法
加速折舊法下固定資產使用前期計提折舊較多,后期計提折舊較少。
這種思路認為越新的固定資產,產生的價值越大,也越應該分配更多的折舊費用。
由于折舊是非付現費用,前期多計提的折舊,會降低企業的應納稅利潤和應付稅款,使得前段的現金流更加充足。
(1)年數總和法
年數總和法是指用固定資產原值減去預計殘值后的凈額,乘以一個逐年遞減的分數(稱為折舊率),計算折舊額。
折舊率=剩余有效使用年限/全部使用壽命的年數總和
(2)余額遞減法
余額遞減法是將每期固定資產的期初賬面價值(原值減累計折舊)乘以一個特定的百分比計算該期折舊額的一種方法。
第一步:確定折舊率
·雙倍余額遞減法,折舊率=2/預計可使用年數
·1.5倍余額遞減法,折舊率=1.5/預計可使用年數
第二步:計算每年折舊費用
折舊費用=(原值-截止到上一年的累計折舊)×折舊率=每期期初賬面價值×折舊率
方法4-分組法和混合法
除了以上的折舊方法,企業還可以使用分組法和混合法來計算折舊。
專題:折舊與遞延所得稅
如果美國國稅局(IRS)認可的折舊方法和企業日常使用的折舊方法不同,就會產生遞延所得稅問題。
下面對企業常用的直線法和稅務認可的加速折舊法進行對比。
企業 | 稅務 | |
折舊方法 | 直線法 (常用) | 加速折舊法 |
折舊費用 | 每期一致 | 前期折舊多 后期折舊少 |
利潤影響 | 前期:企業利潤>稅務利潤 后期:企業利潤<稅務利潤 | |
所得稅影響 | 前期:財務所得稅費用>稅務應交所得稅 后期:財務所得稅費用<稅務應交所得稅 | |
遞延所得稅 | 前期:產生遞延所得稅負債 后期:已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負債減少,最終為零 |
小貼士
前期稅務的應交所得稅金額小于財務的所得稅費用,因此企業可以晚交一部分利潤的所得稅,企業獲得現金流收益可以用于擴大業務或投資,這一部分在遞延所得稅里還會再進一步講解。
四、固定資產減值
1. 減值的產生
廠房、設備等固定資產均按歷史成本入賬,每期計提折舊,如果購入后出現固定資產市價上升,升值的部分不予確認。
但是,如果由于損壞、技術陳舊或者其他經濟原因,固定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于賬面價值,即固定資產減值,這部分減值需要確認計量。
企業在出現以下情況時,需要對固定資產進行減值測試:
(1)固定資產市價大幅度下跌;
(2)使用資產的方式發生了重大不利變化;
(3)企業所處經營環境,如技術、市場、經濟或法律環境,或者產品營銷市場在發生重大不利變化,并對企業產生負面影響;
(4)建造資產的成本遠大于預估金額;
(5)資產造成當期營業損失或現金流出,且該資產的相關損失會持續;
(6)有明確證據顯示在資產達到預期可使用壽命前,會被出售或報廢。
2. 減值測試過程-兩步走
(1) 第一步:判斷固定資產是否發生減值
(2)第二步:如果減值已發生,確認金額
小貼士
企業需要披露確認的減值資產、減值的原因、金額以及確認公允價值的方法。
確認減值損失后,企業需要按照新確認的公允價值作為后續其他計量的成本基礎。
US GAAP規定,一旦減值損失確認,就不可以在未來期間轉回。
五、固定資產的處置
處置固定資產時,需要先計算處置時點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然后根據出售金額與賬面價值的差額確認處置的利得或損失,這一部分利得或損失計入利潤表。
同時,固定資產的處置會導致固定資產原值、累計折舊和減值準備中針對這一被處置固定資產對應金額的轉出。
六、無形資產
廣義的無形資產
·包括金融資產、長期股權投資、專利權、商標權等。
狹義的無形資產
·包括專利權、商標權等不具備實物形態,也不是金融性資產或工具的資產。
1.無形資產的類別(了解)
類別 | 解釋 | 有無固定使用期限 |
市場類 | 包括商標、品牌、互聯網域名等 一般美國對注冊商標的法律保護期為10年,但注冊商標可以無限次續注 | 無 |
客戶關系類 | 包括客戶名單、產品訂單或待發貨品以及其他客戶合同和客戶關系 | 有 |
藝術類 | 包括書籍、電影、戲曲、照片和音像等作品的版權,保護期以創作者過世后70年為限,其購置成本和維護成本可以資本化 | 有 |
合同類 | 包括建筑許可、特許經營權等,這部分經濟利益來源于合同授予企業的權利 初始成本可以計入無形資產,但支付的年費應在發生時確認為費用 | 有 |
技術類 | 包括專利技術、商業機密和其他創新技術,產品和工藝專利的法律保護期為20年 (1)外購:按照購買價格資本化 (2)研發:成本支出必須在發生時計入費用 | 有 |
商譽 | (1)收購產生的商譽:購買方支付的收購成本高于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份額的差額,可以確認為商譽 (2)自身經營中產生的商譽:不能確認為無形資產 | 無 |
2. 無形資產的成本
外購資產: 按購入成本(包含購置費用)入賬。
內部產生:
3. 無形資產的攤銷
無形資產是否攤銷需要先考慮無形資產的使用期限,再做判斷。
無形資產預估使用壽命需要考慮的因素:
(1)無形資產預計用途;
(2)是否有法律、法規或合同約定的使用期限;
(3)是否有續約權或其他可延長使用期限的條款;
(4)是否存在技術更新、性能過時、競爭或客戶需求等其他經濟因素的影響;
(5)與無形資產相關的其他資產的預計使用壽命的長短;
(6)無形資產未來運轉的維護成本是否過高;
(7)是否存在無須重大投入依舊可以續約的條款。
4. 無形資產的減值
除商譽以外的無形資產的減值測試,需考慮是否存在固定使用期限
有固定使用期限 | 和固定資產類似,需要進行攤銷,必要時進行減值測試 第一步,定性(是否減值):比較賬面價值與未來凈現金流量(未貼現) 第二步,定量(減值金額):賬面價值-公允價值(交易價格或預期未來凈現金流量的現值) |
無固定使用期限 | 一步走:比較期末無形資產賬面價值和公允價值,如果賬面價值大于公允價值,則發生減值,損失計入當期費用 |
5. 商譽的處理
商譽是指能在未來期間為企業經營帶來超額利潤的潛在經濟價值,或一家企業預期的獲利能力超過可辨認資產正常獲利能力(如社會平均投資回報率)的資本化價值。
6. 商譽的減值測試-兩步走
外購的商譽在不利的商業環境下也可能發生減值,需要進行減值測試。
第一步:定性—確認是否發生減值(可回收性測
第二步:定量—確認減值金額
通關秘鑰-無形資產類減值匯總表
類別 | 步驟 | 計算公式 |
商譽 | 兩步走: 第一步:比較整體投資的價值是否減值 第二步:計算單獨商譽的減值 | 1. 比較被收購方公允價值和被收購方賬面價值 2. 商譽賬面價值-隱含商譽 |
有固定 期限的 無形資產 | 兩步走: 第一步:可回收測試 第二步:比較賬面價值和公允價值 | 1. 比較無形資產賬面價值和無形資產未來未貼現凈現金流量 2. 無形資產賬面價值-公允價值 |
無固定 期限的 無形資產 | 一步走: 無形資產賬面價值和公允價值 | 比較無形資產賬面價值和無形資產公允價值 |
注:以上內容來自東奧Jenny Liu老師基礎班講義
以上就是整理好的cma考試預習知識點,東奧會計在線整理發布,僅供學習使用,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想要隨時了解更多關于cma考試等相關信息,請關注東奧會計在線CMA頻道!
(本文為東奧會計在線原創文章,僅供考生學習使用,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