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際決策_2024年cma考試p2知識點
浪花,從不伴隨躲在避風港的小表演,而始終追趕著拼搏向前的巨輪。cma是美國注冊管理會計師,cma考試科目包括《財務規劃、績效與分析》和《戰略財務管理》。今天為大家整理了24年cma考試P2知識點,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所屬章節】
第三章 決策分析
【知識點】
邊際決策
邊際決策
邊際理論來源于“經濟學”。
邊際(Marginal)是一個動態的概念,研究增量與增量之間的“相關性”。
邊際分析側重于分析增量要素,而不是與某決策相關的總成本或總收益。
邊際分析:也稱增量分析或差異分析,是一種短期決策工具。
邊際收入與邊際成本
邊際收入(MR):增加銷售一單位產品對應產生的收入增加額。
邊際成本(MC):增加生產一單位產品對應產生的總成本的增加額。
在相關范圍內,邊際成本 = 變動成本。
總邊際利潤(CM) = 總收入 – 總變動成本。
邊際理論基本結論
經濟學中,企業只要有固定不變的生產要素,那么該企業就處于短期經營中。
短期經營中,當邊際收入大于邊際成本時,應該增加產量;當邊際收入小于邊際成本時,應該減少產量。
當邊際收入等于邊際成本時,為最佳產量,確保企業利潤最大化。
邊際決策的“相關性”
決策要素的“相關性(Relevance)”是決策有效性的基礎。
相關性:
①只考慮在未來發生的,過去發生的(決策點之前)與決策無關。
②不同決策的要素必須要有差異性;無差異代表收益相同,沒有決策意義。
相關成本也可稱為:增量成本或差異成本。
無相關性典型:
(1)沉沒成本:在過去發生(決策點之前),且無法收回的成本。
(2)不可避免的成本:無論如何決策選擇都會發生且金額相同的成本。
相關性判斷
考慮下班后是否去擺地攤,以下哪些屬于“相關性”要素?
A 擺地攤的收入和貨品購入成本 √
B 吃晚飯 ×
C 如果不擺地攤,在家躺著的幸福感 √
考慮是否要和男(女)朋友分手?
A 未來增加的幸福感和增加的付出 √
B 已經對他(她)的付出 ×
“相關性”分析
決策依據的“相關性”是決策有效性的基礎
相關性條件:未來發生 and 差異性
相關性要素:增量要素
邊際決策之商業應用
某酒店打算推出增值服務卡服務,售價$2,500,內容包括:兩晚上酒店住房,四張雙人次游泳健身券,一次雙人自助餐,一份價值$300的蛋糕。財務部門需要核算該項服務的盈利情況:
傳統財務會計 | |
收入 | $2,500 |
兩晚酒店入住 | $1,440 |
雙人次游泳健身×4 | $400 |
雙人自助餐×1 | $1,200 |
$300蛋糕×1 | $300 |
成本合計 | $3,340 |
利潤 | -$840 |
邊際決策之商業應用
傳統財務會計 | 相關性分析 | ||
收入 | $2,500 | $2,500 | |
兩晚酒店入住 | $1,440 | $400 | 變動成本 |
雙人次游泳健身×4 | $400 | 0 | |
雙人自助餐×1 | $1,200 | 0 | |
$300蛋糕×1 | $300 | $300 | 假設外購 |
成本合計 | $3,340 | $700 | |
利潤 | -$840 | $1,800 |
五大短期邊際決策模型
特別訂單
自制與外購
出售或再加工
增加或減少分部
約束條件下的產品組合
注:以上內容來自東奧周默老師基礎班講義
以上就是整理好的cma考試知識點,東奧會計在線整理發布,僅供學習使用,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想要隨時了解更多關于cma考試等相關信息,請關注東奧會計在線CMA頻道!
(本文為東奧會計在線原創文章,僅供考生學習使用,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