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和交易層控制—2025年cma考試p1基礎知識點
每一次努力都是在為自己的未來鋪路,我們要相信,付出終會有回報。cma是美國注冊管理會計師,其考試科目包含P1財務規劃、績效與分析,P2戰略財務管理。下面整理了P1科目知識點,一起學習一下。
【所屬章節】
第五章 內部控制
【知識點】
應用和交易層控制
一、輸入控制
定義:
·輸入控制是指在信息輸入系統階段檢測數據和數據間勾稽關系,從源頭提升報送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提高輸入準確性的措施:
·批次控制:計算數字總和。
·審批控制:數據批準后才能輸入。
·雙重控制:輸入前再審查。
·監督程序:確認員工收集數據的準確性。
其他常用措施:
①冗余數據測試。
·對事務記錄中的重復數據進行編碼,使后期的處理測試能夠比較兩個數據項的兼容性。如輸入條形碼數據和產品描述文字數據。
②有效性測試。
·任何沒有主文件的交易都會被拒絕,如設置未預設的賬戶類交易無法輸入。
③預期測試。
·根據系統兩個項目數據本身的關系檢查數據錄入的正確性,如對非營利性機構的銷售不應含銷售稅金。
④固有格式測試。
·系統中預設數據格式,只能按給定格式輸入數據。
⑤交互式編輯。
·系統內置的對輸入形式的編輯檢查,包括形式檢查、完整性測試、數字范圍檢查。
⑥數字檢查。
·對數據運算處理,檢測是否合規。
二、處理控制
定義:
·處理控制是指在數據輸入后在系統內部處理中的控制措施,包括編輯數據或重新記錄數據和糾正錯誤,也包括求和測試、確認輸入的合計和最終輸出的合計相等。
·處理控制通常獨立于輸入控制和輸出控制。
常用措施:
①自動處理。
·通過系統自動的內部處理,保持處理方式的一致性,如系統自動求和。
②標準化處理。
·對所有數據建立統一的處理方式,如提前設定所有賬戶的借貸方向。
③默認輸入。
·對未輸入部分自動填充預設值,如預設員工單位工資金額。
④批次余額對比。
·對比輸入數據的項目、數字合計和系統預設值,如對比出納存款存根與實際匯款總額是否相符。
⑤輸出結轉(run-to-run totals)。
·將上一步驟的輸出合計作為下一步驟的輸入合計,如存貨或銀行存款賬戶的期末余額結轉至下期作為期初余額。
⑥內部項目平衡。
·測試兩組相關內部數據的平衡性,如檢查總賬余額是否等于明細分類賬余額合計。
⑦對比測試。
·測試一個來源的數據和另一來源的數據是否一致,如對比應付發票和購貨清單數據。
⑧賬戶清零。
·檢測當數據處理完成后余額是否為零,如所有工資支付完成后應付工資款項應為零。
⑨自動差錯更正。
·對違反輸入要求的內容進行自動調整,如拼寫自動調整。
三、輸出控制
定義:
·輸出控制是指檢查輸入和處理是否可以產生正確有效結果并有效輸出的控制措施。
·信息的輸出包括信息系統產生的數據文檔和報告。
常見的兩類輸出控制:
(1)輸出結果本身的信息有效性控制;
(2)輸出信息的流轉和使用安全的控制。
常用措施:
①對賬控制。
·檢查輸出結果中分科目的細節數據和控制賬戶整體數據的總額是否存在差異。
②賬齡分析。
·檢測文檔中未處理的項目,根據交易日期對其分類呈現。
③待處理文件。
·檢測文檔中未處理或未完全處理的事項,安排進一步措施。
④定期審計。
·內部審計中安排定期審核文檔,檢測可能存在的問題。
⑤差異報告。
·定期匯總列出所有違反內部控制,需要進一步行動的事項。
四、流程圖
流程圖是企業記錄自身信息系統和相關控制措施的一種有效方式。
主要用途:
·形象地說明企業交易從最初進入信息系統到處理、儲存和輸出的過程。
·用于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發現控制措施中的缺失和缺陷。
·輔助設計、研發、實施新的財務類信息體系或其他新的控制措施。
業務采購流程圖范例
注:以上內容來自東奧Jenny Liu老師基礎班講義
以上就是整理好的cma考試知識點,東奧會計在線整理發布,僅供學習使用,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想要隨時了解更多關于cma考試等相關信息,請關注東奧會計在線CMA頻道!
(本文為東奧會計在線原創文章,僅供考生學習使用,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