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表關聯、使用者和局限性—2025年cma考試p1基礎知識點
每天收獲小進步,積累起來就是大進步;每天收獲小幸福,積攢起來便成大幸福。cma是美國注冊管理會計師,其考試科目包含P1財務規劃、績效與分析,P2戰略財務管理。今天為大家整理了25年cma考試P1知識點,一起來學習吧!
【所屬章節】
第一章 外部財務報告決策
【知識點】
報表關聯、使用者和局限性
一、財務報表的關聯性
企業財務報表的項目之間存在內在的關聯性:
(1)綜合收益表中的凈利潤和其他綜合收益項目會出現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的本期增減項中;
(2)所有者權益變動表中的期初和期末余額和資產負債表中權益項目的期初和期末金額要相互對應;
(3)利潤表中的凈利潤項目是間接法下編制的現金流量表中經營活動現金流的起點;
(4)資產負債表中現金的期初和期末金額是現金流量表中最終調節現金流期初和期末余額的金額;
(5)資產負債表中經營性資產和經營性負債的本期增加額和減少額是使用間接法編制現金流量表經營活動的調整項目。
二、報表使用者和需求
內部使用者
公司管理者 | 關注企業是否能夠有效率地使用各項資源,做出正確的投資和經營決策 |
員工 | 關注公司的盈利狀況,工作的安全性,以及基于利潤的各項分紅 |
外部使用者
股東/潛在投資者 | 決定是否投資或者撤資,關注企業投資回報率 |
金融機構 | 決定是否給企業貸款,關注企業的負債率、資金流動性和盈利能力 |
供應商 | 決定是否給企業賒銷,關注企業償還應付賬款的能力 |
客戶 | 決定是否購買企業的產品和服務,關注企業的持續經營能力 |
監管機構 | 決定是否允許企業運營,關注企業經營是否符合法律法規的各項要求 |
三、財務報表的局限性
局限性 | 解釋 |
歷史成本 計量 | 缺乏公允價值評估,歷史成本相關性較差 |
會計核算 方法的選擇 | 不同的會計方法可能計算的利潤不同,如存貨計量的不同方法,折舊計提的不同方法。核算方法的不統一會讓各家企業的橫向對比變得困難 |
忽略非財務項目價值 | 無法衡量人力資源價值、品牌商譽價值、客戶基礎價值和企業的整體價值等 |
運用會計估計和判斷 | 企業需要估計壞賬準備的計提比例,設備使用年限和殘值,保修費用的計提比例等,這類估計給不同企業的對比帶來困難 |
資產負債表存在表外信息 | 如擔保業務等信息不能反映在報表中,會誤導報表使用者 |
非付現交易 | 如股權置換、發行股票償債等非付現交易需要在附注或補充材料中加以披露列報 |
注:以上內容來自東奧Jenny Liu老師基礎班講義
以上就是整理好的cma考試知識點,東奧會計在線整理發布,僅供學習使用,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想要隨時了解更多關于cma考試等相關信息,請關注東奧會計在線CMA頻道!
(本文為東奧會計在線原創文章,僅供考生學習使用,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