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的計稅基礎_2024年中級會計實務需要掌握知識點
你現在所付出的努力,都是在為你的未來做鋪墊!2024年中級會計師考試時間是9月7日至9日,想要順利通過考試在備考的時候就努力學習吧!
【知識點】資產的計稅基礎
【所屬章節】第十七章 所得稅
資產的計稅基礎
資產的計稅基礎,是指在企業收回資產賬面價值的過程中,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稅法規定可以自應稅經濟利益中抵扣的金額,即某一項資產在未來期間計稅時可以稅前扣除的金額。企業應當按照適用的稅法規定計算確定資產的計稅基礎。
(一)固定資產
賬面價值=實際成本-會計累計折舊-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計稅基礎=實際成本-稅法累計折舊
(二)無形資產
除內部研究開發形成的無形資產外,以其他方式取得的無形資產,初始確認時按照會計準則規定確定的入賬價值與按照稅法規定確定的計稅基礎之間一般不存在差異。
1.對于內部研究開發形成的無形資產,企業會計準則規定有關研究開發支出區分為兩個階段,研究階段的支出應當費用化計入當期損益,而開發階段符合資本化條件的支出應當資本化作為無形資產的成本;按規定,制造業企業開展研發活動中實際發生的研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再按照實際發生額的100%在稅前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200%在稅前攤銷。
2.無形資產在后續計量時,會計與稅法的差異主要產生于對無形資產是否需要攤銷,無形資產攤銷方法、攤銷年限的不同以及無形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
(1)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
賬面價值=實際成本-會計累計攤銷-無形資產減值準備
計稅基礎=實際成本-稅法累計攤銷
(2)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
賬面價值=實際成本-無形資產減值準備
計稅基礎=實際成本-稅法累計攤銷
(三)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資產
1.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
賬面價值:期末按公允價值計量,公允價值變動計入當期損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計稅基礎:取得時成本
2.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股權投資)
(四)其他資產
因企業會計準則規定與稅法法規規定不同,企業持有的其他資產,可能造成其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之間存在差異。
1.采用公允價值模式進行后續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
賬面價值:期末按公允價值計量
計稅基礎:以歷史成本為基礎確定(與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相同)
2.其他各種計提了資產減值準備的資產
>>>相關練習題
【單項選擇題】甲公司2×21年12月31日購入一項固定資產,其初始入賬價值為300萬元,會計上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預計使用年限為10年,預計凈殘值為0;稅法規定對該類固定資產采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預計使用年限及凈殘值與會計相同。2×22年12月31日,甲公司對該項固定資產進行減值測試,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60萬元。假定計提減值準備后該項固定資產會計上的折舊年限、折舊方法及凈殘值均沒有發生變化。假定不考慮其他因素,2×23年12月31日該項固定資產的計稅基礎為( )萬元。
A. 270
B. 240
C. 140
D. 225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2×23年12月31日該項固定資產的計稅基礎=300-300/10×2=240(萬元)。
注:以上中級會計考試學習內容選自張志鳳老師2024年《中級會計實務》授課講義
(本文為東奧會計在線原創文章,僅供考生學習使用,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