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政策及其變更_25年財務與會計預習考點
備考時遇到的專業內容,比較難記,建議同學們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這樣才能記的更扎實。東奧會計在線精心梳理了稅務師《財務與會計》的重要考點,希望同學們可以堅持學習!
會計政策及其變更
一、會計政策
(一)會計政策的定義
1.會計政策是指企業在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中所采用的原則、基礎和會計處理方法。
企業采用的會計計量基礎也屬于會計政策。
原則 | 是指按照企業會計準則規定的、適合企業會計核算的具體會計原則 | 【例】預計負債的確認條件 |
基礎 | 是指為了將會計原則應用于交易或者事項而采用的基礎,如計量基礎(即計量屬性),包括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和公允價值等 | 【例】對第二類、第三類金融資產(FVOCI、FVTPL)采用公允價值后續計量 |
會計 處理 方法 | 是指企業在會計核算中按照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等規定采用或者選擇的、適合本企業的具體會計處理方法 | 【例】投資性房地產的后續計量采用成本模式還是公允價值模式 |
2.企業應當對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采用相同的會計政策進行處理。
企業采用的會計政策,在每一會計期間和前后各期應當保持一致,不得隨意變更?!究杀刃浴?/p>
(二)會計政策的披露企業應當披露重要的會計政策,不具有重要性的會計政策可以不予披露。企業應當披露的重要會計政策主要包括:
1.發出存貨成本的計量(發出存貨成本的計價方法:先進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移動加權平均法、個別計價法)。【易錯】
2.長期股權投資的后續計量(成本法or權益法)。
3.投資性房地產的后續計量(成本模式or公允價值模式)。
4.固定資產的初始計量(購買價款or購買價款現值)。
5.無形資產的確認。
6.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計量(公允價值or賬面價值)。
7.借款費用的處理(資本化or費用化)。
8.在客戶取得相關商品控制權時確認收入。
9.其他重要會計政策。
二、會計政策變更
1.會計政策變更,是指企業對相同的交易或事項由原來采用的會計政策改用另一會計政策的行為。
2.會計政策變更,并不意味著以前期間的會計政策是錯誤的,只是由于情況發生了變化,或者掌握了新的信息、積累了更多的經驗,使得變更會計政策能夠更好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
如果以前期間會計政策的運用是錯誤的,則屬于前期差錯,應按前期差錯更正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會計處理。
3.可以變更會計政策的情形 | 第一,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等要求變更 | 【例】按《企業會計準則》的要求,將原來以后進先出法核算發出存貨成本改為可以采用的其他發出存貨成本計價方法,即不再允許使用后進先出法 |
第二,會計政策變更能夠提供更可靠、更相關的會計信息 | 【例】企業可以將投資性房地產的后續計量方法由成本模式變更為公允價值模式,以提供更可靠、更相關的信息 | |
4.不屬于會計政策變更的情形 | 第一,本期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與以前相比具有本質差別而采用新的會計政策 | 【例】將自用的辦公樓改為出租,不屬于會計政策變更,而是采用新的會計政策 【例】因持股比例增加,由權益法變更為成本法核算,不屬于會計政策變更,而是采用新的會計政策 |
第二,對初次發生或不重要的交易或事項采用新的會計政策 | 【例】企業以前沒有子公司,本期新增加了對子公司的投資,在個別報表層面采用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計量 | |
【例】企業的低值易耗品,由一次攤銷法轉為五五攤銷法,屬于不重要的事項,不屬于會計政策變更 |
所屬章節:第十七章 會計調整
注:以上內容選自王立立老師2024考季《財務與會計》輕一基礎班授課講義
(本文為東奧會計在線原創文章,僅供考生學習使用,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