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貨期末計量方法——2025年《中級會計實務》強化階段知識點




要是你還能夠努力、能夠付出,就不能隨便停止和放棄。2025年中級會計考試強化提升階段已經開始,在你停止努力的那一刻之前,一切都還沒有什么真正的結果。
2025中級課程 ‖ 1V1私教 ‖ 2025輔導書 ‖ 中級歷年試題
【第二章 存貨】
存貨期末計量方法
【知識點】
一、存貨減值跡象的判斷
情形 | 具體內容 |
存貨的可變現凈值低于成本 | 存貨存在下列情況之一的,通常表明存貨的可變現凈值低于成本:5個 (1)該存貨的市場價格持續下跌,并且在可預見的未來無回升的希望 (2)企業使用該項原材料生產的產品成本大于產品的銷售價格 (3)企業因產品更新換代,原有庫存原材料已不適應新產品的需要,而該原材料的市場價格又低于其賬面成本 |
存貨的可變現凈值低于成本 | (4)因企業所提供的商品或勞務過時或消費者偏好改變而使市場的需求發生變化,導致市場價格逐漸下跌 (5)其他足以證明該項存貨實質上已經發生減值的情形 |
存貨的可變現凈值為零 | 存貨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通常表明存貨的可變現凈值為零:4個 (1)已霉爛變質的存貨 (2)已過期且無轉讓價值的存貨 (3)生產中已不再需要,并且已無使用價值和轉讓價值的存貨 (4)其他足以證明已無使用價值和轉讓價值的存貨 |
二、可變現凈值的確定
1.企業確定存貨的可變現凈值時應考慮的因素
2.不同情況下存貨可變現凈值的確定
(1)產成品、商品等直接用于出售的商品存貨,沒有銷售合同約定的,其可變現凈值應當為在正常生產經營過程中,產成品或商品的一般銷售價格(即市場銷售價格)減去估計的銷售費用和相關稅費等后的金額。
(2)用于出售的材料等,應當以市場價格減去估計的銷售費用和相關稅費等后的金額作為其可變現凈值。
這里的市場價格是指材料等的市場銷售價格。
(3)需要經過加工的材料存貨,由于持有該材料的目的是用于生產產成品,該材料存貨的價值將體現在用其生產的產成品上。
因此,在確定需要經過加工的材料存貨的可變現凈值時,需要以其生產的產成品的可變現凈值與該產成品的成本進行比較。
可變現凈值的確定:
①產成品的可變現凈值>其成本,需要經過加工的材料存貨應按照其成本計量
②產成品的可變現凈值<其成本,需要經過加工的材料存貨應當按可變現凈值計量,
材料的可變現凈值=產成品估計售價-產成品銷售費用-產成品相關稅費-至完工時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


超出合同部分的存貨的可變現凈值,應當以一般銷售價格為基礎計算。
三、存貨跌價準備的計提與轉回
1.存貨跌價準備的計提
項目 | 內容 |
計提的原則 | 資產負債表日,存貨的可變現凈值低于成本,企業應當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
計提的分錄 | 借:資產減值損失 貸:存貨跌價準備 |
計提的方法 | ①按照單個存貨項目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即資產負債表日,企業將每個存貨項目的成本與其可變現凈值逐一進行比較,按較低者計量存貨 ②對于數量繁多、單價較低的存貨,可以按照存貨類別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③與在同一地區生產和銷售的產品系列相關、具有相同或類似最終用途或目的,且難以與其他項目分開計量的存貨,可以合并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
2.存貨跌價準備的轉回
以前減記存貨價值的影響因素已經消失的,減記的金額應當予以恢復,并在原已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金額內轉回,轉回的金額計入當期損益。
借:存貨跌價準備
貸:資產減值損失
提示
①導致存貨跌價準備轉回的是以前減記存貨價值的影響因素的消失,而不是在當期造成存貨可變現凈值高于其成本的其他影響因素。
②如果本期導致存貨可變現凈值高于其成本的影響因素不是以前減記該存貨價值的影響因素,則不允許將該存貨跌價準備轉回。
3.存貨跌價準備的結轉
企業計提了存貨跌價準備,如果其中有部分存貨已經銷售,則企業在結轉銷售成本時,應同時結轉對其已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
借:主營業務成本等
存貨跌價準備
貸:庫存商品等
【習題演練】
1.企業用于直接出售的無合同約定的原材料,其可變現凈值應以該材料的市場價格為基礎確定。( )
【答案】?
2.企業為執行不可撤銷的銷售合同而持有的存貨,應當以合同價格為基礎確定其可變現凈值。( )
【答案】?
3.下列各項關于企業存貨會計處理的表述中,正確的有( )。
A.收回用于直接銷售的委托加工存貨時,支付的消費稅應計入存貨的成本
B.存貨采購過程中發生的合理損耗應從購買價款中予以扣除
C.采購的存貨在入庫前發生的必要倉儲費應計入存貨成本
D.以前計提存貨減值的影響因素消失后,存貨跌價準備應在原已計提的金額內轉回
【答案】ACD
【解析】存貨采購過程中發生的合理損耗計入存貨采購成本,非合理損耗需要從購買價款中扣除,選項B錯誤。
以上就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存貨期末計量方法相關內容。考生們要合理安排時間,充分利用強化提升階段的學習時間,積極備考,希望大家都能取得中級會計師資格證!
注:以上內容選自肖磊榮老師2025年《中級會計實務》輕1·基礎細講班講義
(本文為東奧會計在線原創文章,僅供考生學習使用,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