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現金余額的確定——2025年中級會計《財務管理》強化階段知識點




總有一天,你的腳下滿山梯田,沿途汗水盛開。2025年中級會計備考進行中,強化階段的復習需要精準聚焦考點,勤加練習,如此方能厚積薄發,穩穩摘得佳績。
? 中級課程 ‖ 1V1私教 ‖ 中級輔導書 ‖ 備考提速包
【第七章 營運資金管理】
目標現金余額的確定
【知識點】
(一)現金持有成本
1.機會成本
含義:企業因持有一定現金余額喪失的再投資收益。再投資收益是企業不能同時用該現金進行有價證券投資所產生的機會成本,這種成本在數額上等于資金成本。
機會成本=平均現金持有量×機會成本率
與現金持有量的關系:放棄的再投資收益屬于變動成本,與現金持有量同方向變動,即正相關,現金持有量越大,機會成本越大,反之越小。
2.管理成本
含義:持有一定數量的現金所發生的管理費用。如管理人員工資、安全措施費等。
與現金持有量的關系:一般認為是一種固定成本。在相關范圍內,與現金持有量無關。
3.短缺成本
含義:現金持有量不足,又無法及時通過有價證券變現加以補充所給企業造成的損失,包括直接損失與間接損失。
與現金持有量的關系:現金短缺成本隨現金持有量的增加而下降,隨現金持有量的減少而上升。現金短缺成本與現金持有量反方向變動,即負相關。
4.交易成本
含義:有價證券轉換回現金所付出的代價(如支付手續費)。適當的現金與有價證券之間的轉換,是企業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的有效途徑。
與現金持有量的關系:與現金轉換次數、每次轉換量有關。 假定每次的交易成本是固定的,在企業一定時期現金使用量確定的前提下,每次以有價證券轉換回現金的金額越大,企業平時持有的現金量便越高,轉換的次數便越少,現金交易成本就越低。所以,現金交易成本與現金持有量成反比,即負相關。
(二)確定目標現金余額的三種模型
1.成本模型
成本分析模式是根據持有現金的各項成本,分析預測其總成本最低時現金持有量的一種方法。
最佳現金持有量下的現金持有總成本=min(管理成本+機會成本+短缺成本)
機會成本是正相關成本,管理成本屬于固定成本,短缺成本是負相關成本。因此,成本分析模式是要找到機會成本、管理成本和短缺成本所組成的總成本曲線中最低點所對應的現金持有量,把它作為最佳現金持有量。
2.存貨模型
存貨模型只考慮現金的交易成本與機會成本,而不考慮管理成本和短缺成本。
現金的機會成本曲線和交易成本曲線相交時,相關總成本最低,此時的現金持有量為最佳現金持有量。
存貨模型下,假設一定期間的現金需求量(T)是確定的。
(1)機會成本=一定期間現金的平均持有量×持有現金的機會成本率K=現金持有量C/2×持有現金的機會成本率K=C/2×K
(2)交易成本=一定期間現金的交易次數×每次現金交易成本F=現金需求總量T/現金持有量C×每次現金交易成本F=T/C×F
(3)現金持有總成本=機會成本+交易成本=C/2×K+T/C×F
(4)最佳現金持有量及有關指標的確定
當機會成本=交易成本,即:(C*/2)×K=(T/C*)×F時,現金的持有總成本最小,從而得到以下指標:
巧記憶:
存貨模型下最佳現金持有量的公式是由“交易成本=機會成本”推導而來的。
如果實在記不住最終的計算公式,也可以通過理解記住
3.隨機模型(米勒—奧爾模型)
應用前提:隨機模型建立在企業現金未來需求總量和收支不可預測的前提下,適用于所有企業現金最佳持有量的測算,計算出來的現金持有量比較保守。
主要內容:確定三線:現金持有量的最高控制線(H)、最低控制線(L)以及回歸線(R)
以上就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目標現金余額的確定相關內容。考生們要合理安排時間,充分利用強化階段的學習時間,積極備考, 希望大家都能取得中級會計師資格證!
注:以上內容選自劉艷霞老師2025年《財務管理》輕1·基礎細講班講義
(本文為東奧會計在線原創文章,僅供考生學習使用,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