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公布24年注會考試分析報告,最新考試合格率曝光!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在報名參加注會考試前,考生們一定會提前了解考試的含金量及考試難度,而合格率作為衡量考試難度的一大指標,一直備受關注!如今中注協發布《2024年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分析報告》,其中包含了24年注會考試的諸多數據,考生及觀望人士可借助考試數據來把握考試實際情況!下文為大家梳理了近年考試合格率情況,一起來看!
?買26送25「全套課」今年明年都能考>? 資料庫免費開放,注冊領超多學習資料>
結合《2024年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分析報告》以及近年來的考試數據,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2024年注會專業階段及綜合階段考試的合格率再次呈現下滑態勢。其中,專業階段的平均合格率更是跌破20%這一關鍵節點,降至 17.05%,相較于上一年減少了2.99%。
綜合階段考試合格率雖高達61.36%,看似成績尚可,但與近年綜合階段考試合格率相比,2024年依舊處于近年來的最低水平,這表明綜合階段考試也并非輕松可過,對考生的綜合素養要求在不斷提高。
在注會專業階段考試的平均合格率下滑,那么專業階段的六門科目中,究竟哪門科目的合格率降幅較為顯著呢?
從近四年的數據來看,會計、財管兩門科目穩穩占據合格率倒數第一、二的位置。這并非巧合,而是與這兩門科目的考試難度和自身特點緊密相關。會計科目內容繁雜,涉及眾多會計準則和復雜的業務處理,對考生的專業理解和應用能力要求極高;財管科目則包含大量公式和計算,需要考生具備較強的邏輯思維和計算能力,這使得不少考生在這兩門科目上折戟沉沙。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合格率最高的寶座由經濟法科目與戰略科目輪流坐莊。根據歷年考試考生的反饋,這兩門科目的難度相對較低,相對其他科目,它們知識體系較為清晰,更易于掌握。
對比2023年考試,經濟法科目的合格率降幅最大,稅法、財管兩科目緊隨其后。這一變化提醒著準備在2025年備考經濟法科目的考生,以及等待后續考季報名的新考生,盡管經濟法科目以往合格率較高,學習難度也不算大,但絕不能掉以輕心,仍需提起十分的重視,制定合理的備考計劃,扎實掌握知識點。
考試合格率降幅較大,和試題難度是否存在關聯?在《2024年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分析報告》中,通過難度系數來代表試題難度,這是衡量考試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取值在0-1之間,越接近于1,試題難度越低。
那么,2024年注會考試的難度究竟如何,與2023年相比又有哪些變化呢?以下表格已經為大家整理好了相關數據。
階段 | 科目 | 2024年 | 2023年 | 變化 |
專業階段 | 會 計 | 0.3687 | 0.3904 | -0.0217 |
審 計 | 0.4932 | 0.4963 | -0.0031 | |
財 管 | 0.4204 | 0.4314 | -0.011 | |
經濟法 | 0.4795 | 0.4969 | -0.0174 | |
稅 法 | 0.4442 | 0.4662 | -0.022 | |
戰 略 | 0.4514 | 0.4559 | -0.0045 | |
綜合階段 | 試卷一 | 0.5998 | 0.6056 | -0.0058 |
試卷二 | 0.6045 | 0.6055 | -0.001 | |
試題難度系數在0.3-0.7之間為好,低于0.3則題目偏難, 高于0.7則題目偏易,24年專業階段考試6個科目整體的難度系數為0.4429,處于難度適中的水平。
2024年注會考試整體難度與2023年基本持平,但各科目間仍呈現出細微的難度波動,各個科目的試卷難度均有所提高,各科目試題的平均難度系數在0.36-0.50之間,科目間的難度差異不大。其中會計科目試題難度最大,綜合階段考試的難度整體略低于專業階段考試的難度。
因此,2024年各科考試合格率或許會因試題難度的變化而產生波動,不過各科試題難度僅呈現出細微的起伏,對合格率造成的影響可能較為有限。
歸根結底,想要順利通過考試,關鍵還得依靠考生自身的拼搏。合理規劃報考科目、科學制定備考計劃,依據命題規律精心打磨答題技巧,如此一來,無論命題套路怎樣千變萬化,都能做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特別是在當下考試愈發注重細節的大趨勢下,歷年高頻考點始終穩坐“C位”、新增考點必定不會缺席、曾經沉寂的考點可能重新回歸大眾視野、基礎考點也會以新穎的形式登場亮相。倘若考生沒有扎實穩固的知識基礎,即便試題難度有所降低,分數也會在不經意間因小細節的疏忽而大打折扣。
● ● ●
雖然24年注會考試合格率下降明顯,但決定是否能夠通過考試的關鍵還在考生自身。正在備考的考生請注意教材細節,即便難度相對較低的科目也可能成為導致失利的“攔路虎”。還在觀望的考生也不必擔心,只要努力就一定有收獲,合理規劃備考,穩扎穩打也能后來居上!
本文部分截圖源自中注協《2024年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分析報告》
(本文是東奧會計在線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來自東奧會計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