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不止一本證書?4本證書獲取方式詳解來了!
cpa考生都知道,通過cpa專業階段和綜合階段考試后,就能獲取全科合格證書,意味著正式通過cpa考試。難道cpa證書只有這一種嗎?并不是!和cpa有關的證書包括四種,分別是專業階段合格證書、全科合格證書、非執業會員證書和執業會員證書。以下是東奧整理的cpa4本證書獲取方式詳解,不了解的小伙伴趕快來看看吧!
? 注會考試「歷年試題」點擊免費領取!> ? 備考免費資料,注冊即可打開全科資料庫>
1.專業階段合格證書(電子版)
■ 申領條件
考生在連續5個年度考試中取得cpa專業階段考試全部科目合格成績。
■ 申領方式
考生可登錄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網上報名系統(簡稱網報系統)的“專業階段考試合格證”模塊內自行查詢、下載電子版證書。
2.全科合格證書
■ 申領條件
對取得綜合階段考試科目合格成績的考生,頒發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全科合格證書。
■ 申領方式
全科合格證書由考生在成績發布之日起45個工作日后到綜合階段考試報考所在地方考辦申領,具體領證事宜請以各省級考辦通知為準。全科合格證實現電子化?查看政策詳情>>
3.非執業會員證書(電子版)
■ 申領條件
(1) 取得cpa考試全科考試合格證書不超過5年。
(2) 執業會員停止執業或被撤銷、注銷注冊不超過5年。
(3) 取得cpa全國統一考試全科考試合格證書超過5年或執業會員停止執業或被撤銷、注銷注冊超過5年,經過相關測試。
■ 申領程序
(1)cpa考試全科合格的人員,在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管理信息系統會員版(以下簡稱“行業系統會員版”)“非執業會員申請”端口提交入會申請信息。每季度末由省注協初審、中注協復核通過后,即可辦理線上領取電子證事宜。
(2)過審后,在行業系統會員版左上角“用戶登錄”處輸入證書編號及密碼登錄,用戶類型選擇“非執業會員”;
(3)在系統界面“基本情況”欄目中選擇“下載會員證”功能,添加會員證本人照片;
(4)會員確認或補充個人信息后,即可下載電子證。
4.執業會員證書
■ 申領條件
(1)取得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全科考試合格證書。
(2)在事務所從業并有兩年的審計工作經驗。
(3)由所在的事務所向當地注協申請為執業會員。
■ 申領程序
(1)申請人向所加入的會計師事務所提出申請;
(2)經會計師事務所審查同意后,由會計師事務所向其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注冊會計師協會提交申請材料;
(3)受理申請的省、自治區、直轄市注冊會計師協會應當自接到申請材料之日起30日內確定批準注冊或者不批準注冊。
(4)申請注冊的具體辦理時間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注冊會計師協會決定。
1.非執業會員與執業會員是否可以互相轉換?
cpa執業和非執業是可以轉換的,cpa執業會員不在事務所工作,可以申請轉為非執業,非執業人員如果符合條件,也是可以申請轉為執業的。當然,執業cpa擁有簽字權,并且每年需要繳納一定金額的會費。
2. cpa執業會員工作強度大嗎?
與非執業cpa相比,執業cpa的工作強度更大,因為他們需要在事務所從事兩年審計工作,擁有審計報告簽字權,這要求他們承擔更多的責任和壓力?。非執業cpa可以選擇在企業、金融機構、行政事業單位等從事財務、會計、管理咨詢等工作,如果不是高層領導的職位,工作強度相對較低。
3.cpa執業會員需要參加繼續教育嗎??
cpa需要繼續教育,這是根據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的相關規定以及行業發展的需求而確定的。執業cpa和非執業cpa的學時要求不同,具體如下:
(1)執業
每兩年為一個考核周期,每個考核周期內接受的繼續教育不得少于80個學時,且任何一年均不得少于30個學時。但也有規定表明,執業cpa每年需接受不少于40學時的繼續教育,其中網絡在線繼續教育不超過24學時,面授培訓不少于16學時(具體學時要求可能因地區或協會規定而有所不同)。
(2)非執業
每年需要完成的繼續教育學時不得少于40個。
cpa考試每年舉辦一次,考試采用六門專業課程+兩套綜合試卷的分階段考試模式,讓cpa考生建立起從理論到實操的專業知識體系。以下是2025年cpa考試重要時間節點信息,快來了解一下
報名時間 | 4月8日早8:00-4月30日晚8:00 |
繳費時間 | 6月16日-6月30日(早8:00-晚8:00) |
考試時間 | 8月23日、24日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東奧2025年注會新課已開講,30位東奧名師齊聚暢聽班,18本配套好書伴學,購暢聽班3科及以上免費享VIP小班服務,自由聽,暢快學,好課試聽入口>>
● ● ●
以上就是關于cpa證書的介紹,大家了解了嗎?cpa考試內容多且復雜,考生通常需要長時間的備考,大部分考生需要2-3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完成所有科目的考試?。2025年cpa考試時間是8月23日、24日,希望大家能夠珍惜時間,認真制定計劃努力學習,爭取高效通過考試,取得證書!
(本文是東奧會計在線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來自東奧會計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