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計分卡_2025注會《財管》考點搶先學
在注冊會計師財管科目考試中,“平衡計分卡”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考點,它融合了企業戰略管理與績效評價的精髓。備考時,考生需深入學習平衡計分卡的四個維度——財務、客戶、內部流程、學習與成長,及其相互之間的平衡關系。同時,要注意理解平衡計分卡如何將戰略目標轉化為具體績效指標,并監控其執行。這一知識點不僅有助于理論知識的提升,更廣泛應用于企業戰略規劃、績效評價及持續改進中,是連接理論與實踐、指導企業高效運營的重要工具。
? 25考季注會《財管》搶學考點匯總>? 備考免費資料,注冊即可打開全科資料庫>
平衡計分卡
主要內容
一、平衡計分卡框架
(一)平衡計分卡的含義
平衡計分卡是指基于企業戰略,從財務、客戶、內部業務流程、學習與成長四個維度,將戰略目標逐層分解轉化為具體的、相互平衡的績效指標體系,并據此進行績效管理的方法。
(二)平衡計分卡的四個維度和四個平衡
1.四個維度
(1)平衡計分卡的框架
平衡計分卡的目標和指標來源于企業的愿景和戰略,這些目標和指標從四個維度來考察企業的業績,即財務、顧客、內部業務流程、學習與成長,這四個維度組成了平衡計分卡的框架。
(2)四個維度的考核目標及相關指標
維度 | 考核目標 | 常用指標 |
財務維度 | 解決“股東如何看待我們”這一類問題 | 投資報酬率、權益凈利率、經濟增加值、息稅前利潤、自由現金流量、資產負債率、總資產周轉率等 |
顧客維度 | 回答“顧客如何看待我們”的問題 | 市場份額、客戶滿意度、客戶獲得率、客戶保持率、客戶獲利率、戰略客戶數量等 |
內部業務流程維度 | 著眼于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解決“我們的優勢是什么”的問題 | 交貨及時率、生產負荷率、產品合格率等 |
學習與 成長維度 | 解決“我們是否能繼續提高并創造價值”的問題 | 新產品開發周期、員工滿意度、員工保持率、員工生產率、培訓計劃完成率、人力資本準備度、信息資本準備度、組織資本準備度等 注:此處以講義為準 |
2.平衡計分卡的四個平衡
四個平衡 | 內容 |
外部與內部的平衡 | 外部評價指標(如股東和客戶對企業的評價)和內部評價指標(如內部經營過程、新技術學習等)的平衡 |
成果與驅動因素的平衡 | 成果評價指標(如利潤、市場占有率等)和導致成果出現的驅動因素評價指標(如新產品投資開發等)的平衡 |
財務和非財務的平衡 | 財務評價指標(如利潤等)和非財務評價指標(如員工忠誠度、客戶滿意程度等)的平衡 |
短期和長期的平衡 | 短期評價指標(如利潤指標等)和長期評價指標(如員工培訓成本、研發費用等)的平衡 |
二、平衡計分卡與企業戰略管理
(一)平衡計分卡和戰略管理的關系
一方面,戰略規劃中所制定的目標是平衡計分卡考核的一個基準;另一方面,平衡計分卡又是一個有效的戰略執行系統,它通過引入四個程序,使得管理者能夠把長期行為與短期行為聯系在一起。
(二)平衡計分卡的要求
(1)平衡計分卡的四個方面應互為因果,最終目的是實現企業的戰略。
(2)平衡計分卡中不能只有具體的業績衡量指標,還應包括這些具體衡量指標的驅動因素。
(3)平衡計分卡應該最終和財務指標聯系起來,因為企業的最終目標是實現良好的經濟利潤。
三、戰略地圖架構
四個層面 | 戰略要點 |
財務維度 | 長短期對立力量的戰略平衡。改善公司財務績效的基本途徑是增加收入與提升生產力 |
顧客維度 | 戰略是基于差異化的價值主張。公司應針對目標顧客群所提供的產品、價格、服務以及形象的獨特組合創造出具有差異化且可持續長久的價值 |
內部業務流程維度 | 價值是由內部業務流程創造的。內部業務流程包括營運管理流程、顧客管理流程、創新管理流程和法規與社會流程四個流程組成 |
學習與成長維度 | 戰略地圖為戰略如何連接無形資產與價值創造提供了架構。 【提示】戰略地圖中的無形資產包括人力資本、信息資本和組織資本 |
四、平衡計分卡與傳統業績評價系統的區別
1.傳統的目標管理系統是從“制定目標——執行目標——實際業績與目標值差異的計算與分析——采取糾正措施”,可見傳統的業績考核注重對員工執行過程的控制。平衡計分卡則強調目標制定的環節。設定業績評價指標的目的不在于控制員工的行為,而在于使員工能夠理解企業的戰略使命并為之付出努力。
2.傳統的業績評價與企業的戰略執行脫節。平衡計分卡把企業戰略和業績管理系統聯系起來,是企業戰略執行的基礎架構。
3.平衡計分卡在財務、客戶、內部業務流程以及學習與成長四個方面建立公司的戰略目標。
4.平衡計分卡幫助公司及時考評戰略執行的情況,根據需要(每月或每季度)適時調整戰略、目標和考核指標。
5.平衡計分卡能夠幫助公司有效地建立跨部門團隊合作,促進內部管理過程的順利進行。
五、平衡計分卡的優點和缺點
優點 | 1.戰略目標逐層分解并轉化為評價對象的績效指標和行動方案,使整個組織行動協調一致 2.從財務、客戶、內部業務流程、學習與成長四個維度確定績效指標,使績效評價更為全面完整 3.將學習與成長作為一個維度,注重員工的發展要求和組織資本、信息資本等無形資產的開發利用,有利于增強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
缺點 | 1.指標體系的專業技術要求高,工作量比較大,操作難度也較大,需要持續的溝通和反饋,實施比較復雜,實施成本高 2.各指標權重在不同層級及各層級不同指標之間的分配比較困難,且部分非財務指標的量化工作難以落實 3.系統性強,涉及面廣,需要專業人員的指導、企業全員的參與和長期持續的修正完善,對信息系統、管理能力的要求較高 |
知識點來源:第十九章 業績評價
以上內容選自閆華紅老師24年《財管》基礎階段課程講義
(本文為東奧會計在線原創文章,僅供考生學習使用,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