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計算極限!注會會計+財管+稅法+戰略四科聯報攻略
通關注冊會計師專業階段考試后,才能取得綜合階段考試報考資格。因此考生想要取得注冊會計師證書,至少要花費兩年時間。而即使是兩年拿證,也是極少數部分考生能夠做到的,大部分考生只能考慮盡可能縮短拿證年限。下文整理了會、財、稅、戰四科聯報的學習規劃,基礎強、學習時間充足、計算能力強的考生可以考慮此類搭配!
學習難度:會計:★★★ 財管:★★★ 稅法:★★☆ 戰略:★★
適配人群:會計+財管+稅法+戰略組合報考適合有一定會計基礎、計算及理解能力強,學習時間充裕的考生選擇。
備考周期:
如果每天有7個小時的學習時間,最晚也要在4月份開始學習。如果學習時間小于7小時/天,那么需要更早投入學習。
會計是注會6科當中的基礎學科,它是學好其他幾科的基礎,也是在注會考試中相對較難的科目。
大家在學習會計過程中要以“理解”為主,因為會計考試覆蓋面比較廣,只要列入大綱的內容都是考試的考查范圍,這就要求大家要全面掌握教材上的內容;
另外,因為會計內容綜合性較強,考試比較重視考生對知識的理解、實際應用以及職業判斷能力,所以在學習的時候要學會理論聯系實際,注重理解運用。
財管公式多,計算量大是財管的特點,其中部分公式大同小異,單純記憶是不夠的,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
財管不僅包括基本的財務報表分析,還涉及到了資本結構、投資分析、籌資方式,甚至還有期權理論及應用、成本管理等內容。
考生在備考中要善于總結公式,多做經典題,反復練習。實際上,在CPA的考場上,在規定的時間內把財管的所有試題都做完對于很多人來說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所以,我們平時備考時一定要勤加練習,在保證準確性的前提下提高做題的速度。
稅法是一門在理解的基礎上需要大量記憶的科目,并且還要求你有一定的計算能力。這門科目的主要特點就是知識點瑣碎,所以稅法又有“碎法”之稱。
稅法考查內容比較全面,既考核考生基礎知識的扎實程度,又對考生的理解和運用能力提出要求。所以需要考生在學習的時候全面掌握知識點,把握重要知識點。
稅法的重點集中在增值稅、消費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國際稅收這幾章。盡管這幾章是考試的重點,但是其他小稅種在客觀題考查中經常出現,學習時也不能忽視。
戰略這門科目,涉及到的知識體系涵蓋企業戰略管理、公司治理和風險管理等多學科的知識體系,對考生的知識體系全面性要求較高。考生應將理論聯系實踐、以提高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為前提來學習。建議大家把教材分成三部分來學習。
第一部分是前四章關于戰略的內容,按照戰略分析、戰略選擇、戰略實施的順序來掌握。
第二部分是公司治理的內容,單獨為一章,從“公司”的角度描述對“戰略”的影響以及可能存在的“風險”點。
第三部分是關于風險的內容,包括風險的內涵、種類以及風險管理的流程、體系與方法等內容。從教材入手梳理出整個學習的框架,然后順著整個架構去填充知識點。
會計第一輪學習(2月中旬-4月中旬)
基礎階段,基礎一定要打好,簡單的知識點要熟練掌握,難點要先有一定的了解;
可以聽基礎精講班,然后做課后練習題。每學習完一章后做對應的輕一的習題,錯題進行特殊標記,這一輪要將會計基礎知識掌握60%。
財管第一輪(3月中旬-5月中旬)
財管注重做題,基礎階段先聽基礎精講班,然后做課后練習題,還要把課件中老師的例題都做一遍,每學完一章進行公式的總結并練習輕一的習題,錯題要進行歸類總結,將財管基礎知識掌握60%。
會計第二輪+稅法第一輪(4月下旬-5月)
會計這一階段要把之前輕一的錯題重新做一遍,標記二次錯題,聽習題班,遇到不懂的要及時回顧相關知識點,能獨立做輕一中的主觀題,會計知識掌握到70%;
稅法第一輪同會計第一輪,注意稅率的總結,將稅法基礎知識掌握60%。
會計套卷+財管第二輪+稅法第二輪+戰略第一輪(6月-7月上旬)
會計每周拿出半天時間做一套試題或模擬題,做完后跟著老師的模擬班,把做錯的題弄懂弄透,及時復習相關知識點;
財管要整理錯題本,把做錯的題反復做,并整理多次做錯和掌握不扎實的知識點,除此之外,還要聽習題班和做試題,做完試題后根據老師的講解整理做錯的習題;
稅法這一階段需要做題,尤其是大題,比如,增值稅、土地增值稅、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等,要反復做,知識掌握到70%;
戰略跟著基礎精講班聽課,課后做輕一習題,每學完一章要會畫思維導圖,把整體的結構進行一個梳理,戰略知識掌握到70%。
會計+財管+稅法+戰略考前沖刺(7月下旬-考試前)
結合沖刺課程做最后的查漏補缺;會計和財管進行第三輪的錯題,稅法集中在增值稅、所得稅和土地增值稅的訓練,戰略最晚要在考前半個月進行主觀題的背誦。每天做一套模擬題,模擬考試環境,提前適應考試。
2025年注冊會計師考試預習備考已經開始,四科聯報難度較高,特別是同時報考會計、財管兩門科目,備考難度倍增!建議考生根據實際情況出發,千萬不要貪多哦!
(本文是東奧會計在線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來自東奧會計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