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終獎計稅方法是如果個人當月工資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規定費用扣除額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當月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如果個人當月工資薪金所得低于規定費用扣除額的,公式如下:應納稅額=(當月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與費用扣除額的差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更新時間:2023-01-10 13:11:07 查看全文>>
年終獎計稅方法是如果個人當月工資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規定費用扣除額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當月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如果個人當月工資薪金所得低于規定費用扣除額的,公式如下:應納稅額=(當月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與費用扣除額的差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更新時間:2023-01-10 13:11:07 查看全文>>
是。個稅的申報是當月報上月的稅。
個人所得稅,是指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個稅納稅義務人
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既包括居民納稅義務人,也包括非居民納稅義務人。
1、居民納稅義務人負有完全納稅的義務,必須就其來源于中國境內、境外的全部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
2、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僅就其來源于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
個稅計算公式
個人所得稅的計算公式為:
1、個人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稅率(分級計算稅率);
2、個人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年度收入額-準予扣除額;
3、準予扣除額=基本扣除費用60000元+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個人所得稅定義
新個人所得稅(以下簡稱,新個稅),是將原來的分類所得稅變成了綜合所得稅,綜合所得是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四項之和,在進行計算時應該將這四項的收入加在一起,公式為:綜合所得=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使用權。
計提年終獎金的分錄:
借: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等
貸:應付職工薪酬—獎金
發放年終獎金時的分錄:
借:應付職工薪酬—獎金
貸:應交稅費—應交個人所得稅
銀行存款
年終獎個稅公式是如果個人當月工資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規定費用扣除額的,其個人所得稅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當月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如果個人當月工資薪金所得低于規定費用扣除額的,其適用公式如下:應納稅額=(當月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與費用扣除額的差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根據《個人所得稅法》第三條第一款規定:工資、薪金所得,適用超額累進稅率,稅率為3%-45%。
全年一次性獎金包括年終加薪、實行年薪制和績效工資辦法的單位根據考核情況兌現的年薪和績效工資。
納稅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單獨作為一個月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納稅,除以12個月,按其商數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
年終獎扣稅計算方法:
如果個人當月工資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規定費用扣除額的,其個人所得稅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當月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如果個人當月工資薪金所得低于規定費用扣除額的,其適用公式如下:應納稅額=(當月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與費用扣除額的差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年終獎個稅基本知識
根據《個人所得稅法》第三條第一款規定:工資、薪金所得,適用超額累進稅率,稅率為3%-45%。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調整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等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方法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5]9號)對年終獎進行了詳細規定,內容如下:
全年一次性獎金包括年終加薪、實行年薪制和績效工資辦法的單位根據考核情況兌現的年薪和績效工資。
年終獎扣稅公式
如果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額的,適用公式為:應納稅額=雇員當月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如果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低于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額的,適用公式為:應納稅額=(雇員當月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與費用扣除額的差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年終獎個稅計算公式:
如果個人當月工資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規定費用扣除額的,其個人所得稅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當月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如果個人當月工資薪金所得低于規定費用扣除額的,其適用公式如下:應納稅額=(當月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與費用扣除額的差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年終獎個稅基本知識
根據《個人所得稅法》第三條第一款規定:工資、薪金所得,適用超額累進稅率,稅率為3%-45%。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調整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等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方法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5]9號)對年終獎進行了詳細規定,內容如下:
全年一次性獎金包括年終加薪、實行年薪制和績效工資辦法的單位根據考核情況兌現的年薪和績效工資。
最新知識問答
名師講解年終獎計稅方法
知識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