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固定資產折舊是指在固定資產使用壽命內,按照確定的方法對應計折舊額進行系統分攤。其中,應計折舊額是指應當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的原價扣除其預計凈殘值后的金額;已計提減值準備的固定資產,還應當扣除已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累計金額。
更新時間:2025-03-07 11:54:54 查看全文>>
固定資產折舊是指在固定資產使用壽命內,按照確定的方法對應計折舊額進行系統分攤。其中,應計折舊額是指應當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的原價扣除其預計凈殘值后的金額;已計提減值準備的固定資產,還應當扣除已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累計金額。
更新時間:2025-03-07 11:54:54 查看全文>>
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
企業應當根據與固定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的預期消耗方式,合理選擇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可選用的折舊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又稱直線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等。
1.年限平均法(又稱直線法)
特點:將固定資產的應計折舊額均衡地分攤到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壽命內,采用這種方法計算的每期折舊額是相等的。
計算公式:
方法一:
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預計凈殘值)÷預計使用年限
生產設備計提折舊計入制造費用。
固定資產折舊是指在固定資產使用壽命內,按照確定的方法對應計折舊額進行系統分攤。應計折舊額是指應當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的原價扣除其預計凈殘值后的金額。已計提減值準備的固定資產,還應當扣除已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累計金額。
影響固定資產折舊的因素:
1.固定資產原價;
2.預計凈殘值;
3.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4.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
生產用固定資產折舊計入“制造費用”相關二級科目,并通過“累計折舊”科目進行核算。制造費用,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包括企業生產部門(如生產車間)管理人員的職工薪酬、折舊費、辦公費、水電費、機物料損耗、勞動保護費、季節性和修理期間停工損失、為生產產品發生的符合資本化條件的借款費用、產品生產用的自行開發或外購的無形資產攤銷等。(注意:車間固定資產的修理費)
固定資產折舊的會計分錄
借:制造費用(用于生產車間)
管理費用(用于行政管理部門)
銷售費用(用于銷售部門)
在建工程(用于工程建設)
研發支出(用于項目研發)
固定資產折舊,是指在固定資產使用壽命內,按照確定的方法對應計折舊額進行系統分攤。
其中,使用壽命是指固定資產的預計壽命,或者該固定資產所能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的數量;應計折舊額是指應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的原價扣除其預計凈殘值后的金額,已計提減值準備的固定資產還應扣除已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累計金額。
固定資產定義
固定資產,是指為生產商品、提供勞務、出租或經營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壽命超過一個會計年度的有形資產。
固定資產具有下列特征:
1、為生產商品、提供勞務、出租或經營管理而持有的(持有目的)
2、使用壽命超過一個會計年度(持有時間)
可選用的折舊計算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等。固定資產的折舊計算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
1.年限平均法
(1)年折舊額=(原價-預計凈殘值)÷預計使用年限=原價×(1-預計凈殘值/原價)÷預計使用年限=原價×年折舊率
(2)年折舊率=(1-預計凈殘值率)/預計使用壽命(年)×100%
(3)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月折舊率
(4)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例1】甲公司有一幢廠房,原價為5000000元,預計可使用20年,預計報廢時的凈殘值率為2%。該廠房的折舊率和折舊額的計算如下:
計提車間固定資產折舊費計入制造費用科目。
借:制造費用(生產用固定資產折舊)
貸:累計折舊
固定資產應當按月計提折舊,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當月不計提折舊,從下月起計提折舊;當月減少的固定資產,當月仍計提折舊,從下月起不計提折舊。
固定資產提足折舊后,不論能否繼續使用,均不再計提折舊;提前報廢的固定資產,也不再補提折舊。所謂提足折舊,是指已經提足該項固定資產的應計折舊額。
固定資產折舊是每月必須的,而減值準備是在固定資產市場價值發生重大變化需要調整固定資產價值,并且固定資產一旦減值,在以后期間不得提回來。折舊,是根據使用年限每月計提。減值準備,是可能減值的情況減原值。
固定資產減值后的計提折舊指的是固定資產計提減值準備后,企業應當重新復核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預計使用壽命和預計凈殘值。
計提資產減值準備是指資產未來可能流入企業的全部經濟利益低于該資產現有的賬面價值,而在會計上對資產的減值情況進行確認、計量。資產計提的減值準備包括壞賬準備、存貨跌價準備、固定(無形)資產減值準備等。
最新知識問答
名師講解固定資產折舊
知識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