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一:生產者使用生產要素的原則
(一)生產要素市場與產品市場
相同點 | 都是由生產者和消費者的行為共同決定價格,在價格形成過程中發揮市場“看不見的手”的調節功能,使資源得到有效配置 |
不同點 | 在生產要素市場上,需求者是生產者或廠商,供給者是消費者或居民,生產者對勞動、土地等生產要素的需求是從消費者對最終消費品的需求中間接派生出來的 |
(二)引致需求和聯合需求
1.引致需求(派生需求)
(1)生產者對生產要素的需求是從消費者對最終消費品的需求中間接派生出來的。
(2)引致需求的概念反映了生產要素市場和產品市場之間的聯系。生產者對生產要素的需求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量。因此,不但消費者的需求曲線會影響生產要素的價格,生產者在產品市場和生產要素市場上所處的市場狀態也會影響生產要素的需求,并最終影響生產要素的價格。
2.聯合需求(復合需求)
(1)生產者對生產要素的需求具有相互依賴性,各種生產要素要共同發揮作用才能生產最終產品。
(2)聯合需求的一個重要結果是,對每一種生產要素的需求數量將取決于所有生產要素的價格,同時受到其他生產要素需求數量的影響;反之,這種生產要素的需求量和價格也會影響對其他生產要素的需求。
(3)各生產要素之間存在互補性,同時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替代性。
(三)生產者使用生產要素的原則
1.相關概念
邊際物質產品 (MPP) | 也稱邊際產量,是指增加單位要素投入所帶來的產量增量 邊際物質產品=總產量的增加量/要素投入的增加量 |
邊際收益產品 (MRP) | 增加單位要素使用所帶來的收益的增量 邊際收益產品=邊際物質產品×邊際收益 |
邊際產品價值 (VMP) | 每增加一單位的要素投入所增加的價值 邊際產品價值=邊際物質產品×產品價格 |
邊際要素成本 (MFC) | 增加單位要素投入所帶來的成本增量 邊際要素成本=邊際物質產品×邊際成本 |
平均要素成本 (AFC) | 平均每單位要素投入的成本 平均要素成本=總成本/要素投入總量 |
2.生產者使用生產要素的原則
邊際收益產品>邊際要素成本時,生產者就會使用更多的要素。
邊際收益產品<邊際要素成本時,生產者就會減少要素的投入。
生產者使用要素的原則就是在一定時間內,在一定條件下,根據企業內部的生產狀況和市場情況,確定要素的使用量,以實現利潤最大化,即邊際要素成本等于邊際收益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