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正高級會計職稱,這些細節你一定不知道
近日,人社部印發《關于在部分系列設置正高級職稱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了未設置正高級的職稱系列均設置到正高級,其中就包括正高級會計師。
會計界期盼多年的正高級職稱終于被正式納入國家職稱體系之中。
會計職稱制度改革成果
財政部《會計改革與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中要求,要貫徹國務院《關于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精神,研究制定、推動設置正高級會計師資格,完善會計專業技術資格體系。在認真總結地方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嚴格制定評價標準,科學界定參評范圍,創新評價方法,嚴把評審質量,推動建立全國性正高級會計師評價制度,完善會計人才評價體系。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國會計行業沒有正高級職稱,“高級會計師”屬于副高級職稱,這不利于會計人員追求職業進步、獲得職業榮譽和取得應有的經濟權益。從2009年開始,國家有關部門在內蒙古、河南、河北、江蘇、浙江等地開始試點評審正高級會計師職稱,但職稱名稱、評審標準等并不統一,也沒有被正式納入國家職稱體系。
東北財經大學會計學院院長方紅星表示,職稱評審衡量會計人才業務水平的高低,是專業技術人才學術技術水平和專業能力的主要標志。作為會計人才評價和管理的基本制度,職稱評審一直是會計行業考核人才選拔人才的“度量尺”。一方面,這給了用人單位以權威的選人參考;另一方面,也激勵會計從業者在崗位上不斷提升自身能力與水平,進而提高整個會計行業的專業技術水平。
精神物質雙促進
設立正高級會計師職稱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培養和造就真正高水平的專家大家,激勵更多優秀人才脫穎而出。
一位省級財政部門會計管理負責人表示,設立正高級會計師是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重大舉措,這項制度健全了會計職稱層級設置,進一步拓展了會計從業者職業發展空間,有利于完善會計專業技術人才評價機制,更好發揮職稱評價的“指揮棒”作用;有利于解決部分領域“船到碼頭車到站”的職業倦怠問題,讓廣大會計專業技術人才更有奔頭;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釋放和激發專業技術人才創新創造的活力,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更多專業支撐。
眼下,越來越多的高端會計人才正在積極申報正高級會計師職稱。“報考正高級會計師對自身是一個督促,同時,通過撰寫論文可以把深耕多年的工作進行梳理和總結。正高級會計師職稱是對高端會計人多年工作的肯定和認可,在會計人心中非常有含金量。相信未來會有更多會計人才為正高級會計職稱評審而努力。”南京理工大學財務處處長鄧敏表示。
正高級職稱對會計人還有另一個更“實在”的意義。天健會計師事務所人力資源總監傅均彪告訴記者,按照目前的國家政策,有副高及以上職稱的退休人員,每月可得到1250元至1500元的職稱津貼,這對于很多會計人來講是很可觀的數額。“天健雖然是家民營合伙性質的機構,但對員工職稱晉升非常支持。這次正高級會計職稱的設立,對我們是個很大的激勵。”他說。
資格評審標準仍待細化
作為會計從業人員,職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據了解,2017年正高級會計師資格評審工作正在各地積極推進中。
11月10日,江蘇省財政廳官方網站公示了2017年度江蘇省正高級會計師評審名單,今年共有24人通過,鄧敏是其中的一員。鄧敏告訴記者,江蘇省正高級會計師評審,是以品德、能力、業績為導向,克服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的傾向,進一步突出申報人的工作實績和專業能力,科學客觀公正評價會計專業的高端技術人才。
標準是人才評價的核心。人社部此次下發的通知中指出,正高級職稱評審要建立以同行專家評審為基礎的業內評價機制,遴選高水平的專家組成正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采用個人述職、成果展示、面試答辯、實踐操作、綜合評議、業績考察等多種形式,確保評審質量。
該通知還強調,正高級職稱評審實行國家標準、地區標準和單位標準相結合,以品德、能力和業績為導向,嚴格評審標準,進行適當比例控制。
一位不愿具名的省財政廳會計處處長告訴記者,目前,各地正高級會計師評審的時間和相關評審標準并不完全相同。有的3月份就可提交申請,有的要求12月份提交,審批要到第二年1月。有的要求申報人論文發表必須為第一作者,有的強調必須在企業擔任總會計師職務。
業內人士指出,國家標準是基本標準條件,地區標準和單位標準不能低于國家標準。人社部的通知中也明確,鼓勵各地區、各單位按照職稱制度改革的要求,在基本標準條件基礎上制定具體評價標準。
(轉載:中國會計報 肖禎)